一、农业措施
在培育旱育壮苗的基础上,做好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1、科学灌溉
水稻进入分蘖期以后,采用浅湿灌溉技术,严格控制水层深度,严防深水淹灌,及时晾田通气,促进根系发育,严防早衰,晾田次数不少于3次,提高水稻抗病性及抗逆性,减少病害发生。
2、科学施肥
水稻蘖肥要早施,严防穗肥施用过迟,后期植株中游离氮素过多,不利于植株抗病,要做到氮、磷、钾合理搭配,N:P:K=2:1:1.2~1.5,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硅肥用量,扩大机械施肥面积,提高施肥均匀度,增加叶片和茎杆角质化、硅质化程度,增强水稻抗病性。
3、合理密植
在保证田间基本苗数的基础上,要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调控水稻长势,严防封行过早,田间郁闭,湿度加大,降低水稻抗病性。
4、清除杂草
及时清除稻田、池埂和附近荒地中的杂草,以及池埂上的渣碎残茬等,提高田间通透性,减少病原菌来源,减少病害发生。
5、健身防病
要做好水稻健身防病工作,营养生长期叶面追肥以含氮叶肥促进营养生长为主;生殖生长期以磷、钾、硅肥为主,促进水稻早熟为主。严防抽穗后使用含氮量大的微肥,提倡使用叶面硅肥、硼肥、镁肥等微肥。
6、缓解药害
旱改水的稻田在施用蘖肥的同时,要追施2公斤/亩生物肥以加快缓解农药残留药害,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二、药剂防治
根据当地稻瘟病的发生和防治预报,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同时要注意药剂合理混用及合理轮换使用。推荐的防治稻瘟病的主要配方是:
1、防病配方
①20%好米多悬浮剂100毫升/亩或35%三环唑悬浮剂50毫升/亩或40%三环唑悬浮剂40~50毫升/亩。
②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亩。
③25%咪鲜胺乳油100毫升/亩或45%咪鲜胺乳油50毫升/亩。
④2%加收米水剂80毫升+25%咪鲜胺乳油60~80毫升/亩。
⑤20%稻瘟酰胺悬浮剂70毫升/亩或40%稻瘟酰胺30~40毫升/亩。
⑥75%稻艳(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7~30克/亩。
⑦49%稻立峰乳油30~33毫升/亩(示范品种)。
⑧10%井岗·蜡芽菌悬浮剂100毫升/亩(示范品种)。
⑨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15毫升/亩(示范品种)。
2、施药时期
①叶瘟:水稻9.1~9.5叶期施药。
②穗颈瘟:水稻孕穗期~始穗期,最佳时期为水稻孕穗末期和抽穗始期施药,作为常规措施防病一次。
③粒瘟、枝梗瘟:水稻抽穗后15~20天施药,作为常规措施防病一次。
3、药械及喷液量
弥雾机喷雾喷液量8~10升/亩,飞机喷洒喷液量1.7~2.0升/亩。喷药时可在药液中加入植物油型或有机硅助剂,以增加药液的粘着性和覆盖面提高药效。飞机航化一般每次安排7天,每架飞机每天航化面积大约在1.5万亩左右,总航化面积在10万亩以下,其它面积一律安排地面弥雾机作业,确保在最佳防控时间施药。
4、施药条件
施药时要求风速小于4米/秒、温度小于27℃、湿度大于65%,严防高温时段防病作业。
稻瘟病是水稻上潜在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根据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其中以叶稻瘟和穗颈瘟更常见。在我省,一般早稻期间气候更有利于发病。
发生叶稻瘟要及时用药防治,以防止后期穗颈瘟的发生和流行。防治方法包括l、选用高产抗病品种;2、用药剂进行种子处理;3、清除带病稻草;4合理施肥;5药剂防治,主要包括如下品种:(1)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亩;(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亩;(3)40%稻瘟灵乳油100克/亩;(4)30%稻瘟灵乳油150克/亩;(5)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75~100克/声;(6)2%加收米液剂100克/亩,以上药剂按每亩用量加水50公斤喷雾
一、种子消毒。用25%咪鲜胺乳油3000倍液浸种15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药液后,日浸夜露或催芽至露白后播种。
二、健身栽培。培育无病壮秧,宽窄行栽培,合理施肥, 不偏施、迟施氮肥。浅水勤灌,避免长期深灌。
三、带药移栽。秧苗移栽前3—5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12克(1包)加水10公斤或40%稻瘟灵兑水喷雾。
四、大田防治。叶瘟:水稻移栽返青后,要加强田间病情检查,发现发病中心,应及时施药防治。预防可选用75%三环唑25克左右加水30公斤喷雾,有明显锈斑症状的应用40%稻瘟灵乳油,每亩100毫升兑水30公斤连喷2—3次;重症田块再加45%咪鲜胺10毫升进行叶面喷雾。穗颈瘟:必须采取预防的方法,关健时期是孕穗末期至破口初期,每亩选用75%三环唑30克或40%稻瘟灵加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也可用45%咪鲜胺1500倍药液进行叶面喷雾。重病田块,阴雨天多的年份,齐穗期必须再喷一次。
无论叶瘟还是穗颈瘟药剂防治,提倡各种药剂轮流交换使用, 以防病菌产生抗性,降低药效。
上一篇: 氯化钾复合肥可以撒施于沙糖桔树盘吗?
下一篇: 空心莲子草(水花生)如何挑杀化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