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埋藏法。在仓库水泥地面上,用砖砌起高1米左右,先在底铺上厚约10厘米经过日晒消毒的干细沙或干黄沙,然后将经挑选、摊晾透的麻山药按次序平放在沙土上,一层麻山药一层细沙土,向上堆至距口10厘米左右,再用干细沙或黄沙密封。埋藏后不需多次搬动检查,一般隔一个月左右抽样检查一次。检查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擦伤块根的表皮,发现病变应及时剔除,以防蔓延。
2、沟藏法。挖1至2米深,1米左右宽的沟,随挖麻山药随入沟,一层麻山药一层消毒湿土排放整齐,码高不超过80厘米,顶部盖一层湿细土。随气温下降,逐渐加盖土,以冻土层距麻山药顶部5厘米为宜。此法可贮藏到第二年3至4月。
3、筐藏法。用经过日晒消毒的稻草或麦秆铺垫在消毒过的筐或箱底及四周,然后将选好的麻山药逐层堆至八分满,上面用麦秆覆盖至筐或箱口,再采用骑马式堆放在库房内。高度一般以3只柳条筐或4只板条箱为宜。为防止地面潮气对块根的影响,堆码时,可在筐或箱底下垫上砖头或木板,使之与地面之间留有10厘米左右的距离。
4、窖藏法。秋末冬初收获的麻山药,用多菌灵500倍液处理后进行窖藏。一般窖深3至4米,长宽各3米,或根据贮存量多少增加长宽度,顶上木架结构,上盖50厘米厚的玉米秸和土,东西方向留两个气孔,出入口在窖的北侧较好。先在地上铺一层细沙土,厚约3至5厘米,然后按一层麻山药一层细沙土的模式堆放,堆高不超过1.2米,最后再撒一层细沙土,用泥把山药堆封严。冬季白天中午打开通气孔,下午4点前关闭通气孔,严冬时用草帘把出入口堵严。另外,麻山药也可以装箱后,放进冷库贮藏,注意冷库内的温湿度一定要控制好。
麻山药含淀粉质较多,在贮藏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是湿腐病。发病时,麻山药的两端开始发红,流出胶状黏液,继而长出白色细毛,这是霉菌的菌落。以后白色又变黄,最终引起块根的败坏变质,引起腐烂。
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进库前的验质和对贮藏场所、容器的消毒,以及对贮藏室内湿度的调节。此外,用消石灰封在块根伤口处,对抑制伤口的扩大和防止病菌侵入有一定的效果。
上一篇: 药物半衰期的实践意义?
下一篇: 板栗如何配置授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