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观赏园艺 > 杜鹃花 > 杜鹃花褐斑病发病有哪些规律? 杜鹃花

杜鹃花褐斑病发病有哪些规律?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病菌在病叶上越冬。高温高湿利于发病,梅雨季节发病较重。露地栽培的杜鹃一般从4—5月开始发病,直到12月病害才停止蔓延;温室盆栽杜鹃全年均可发病

发病规律病源为真菌杜鹃壳针孢。病菌在病叶中越冬。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侵染新的叶片,7到11月为发病期。多雨年份或温室栽培时,高温高湿情况下发病较重。生长衰弱、灼伤、虫害、冻伤及人为损伤处易发病。品中间抗病性有差异,西洋杜鹃相对发病较重。

病菌在病叶中越冬。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

病菌在病叶上越冬。高温高湿利于发病,梅雨季节发病较重。露地栽培的杜鹃一般从4—5月开始发病,直到12月病害才停止蔓延;温室盆栽杜鹃全年均可发病。

杜鹃花褐斑病发病规律:病菌在病叶中越冬。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侵染新的叶片,7到11月为发病期。多雨年份或温室栽培时,高温高湿情况下发病较重。生长衰弱、灼伤、虫害、冻伤及人为损伤处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西洋杜鹃相对发病较重。

发病规律 该病由杜鹃尾孢菌(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气温上升,随风传播。一般4―5月份开始发病,直至12月底病害停止蔓延。广州地区,杜鹃褐斑病于4―7月发病最严重。温室盆栽杜鹃终年均可发病。高温、多湿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杜鹃喜酸性*壤,在微碱性和排水不良的粘质*壤地区,杜鹃长势弱,易于发病。不同品种的杜鹃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通常西鹃比春鹃易感病。

杜鹃花褐斑病发病规律:病菌在病叶上越冬。高温高湿利于发病,梅雨季节发病较重。露地栽培的杜鹃一般从4-5月开始发病,直到12月病害才停止蔓延;温室盆栽杜鹃全年均可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