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其他蔬菜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早熟品种。秋马铃薯的生育期短,生长的时间不长,一定要选择适宜秋季种植的早熟、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郑薯六号等早熟品种。

  二、播前浸种催芽。催芽处理,是秋马铃薯生产成败的关键。秋播马铃薯用种,最好是采用小整薯(50克左右)播种为好,这样可以避免播种时遇高温多雨天气大薯切块后消毒不严造成大量烂薯。

  催芽方法:一般整薯催芽用10~15ppm赤霉素溶液,浸种20~30分钟;切块催芽用5~10ppm赤霉素(九二0)溶液浸种15分钟。再用7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拌草木灰对薯块消毒,晾干催芽。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装入篓内或网袋中,再放入药液浸泡即可。浸泡后将种薯捞出放在沙床(床宽100厘米,沙土的厚度为5厘米)上,摊放薯块的厚度为20厘米左右,然后在上面及四周覆盖湿润的沙土5厘米厚左右。待芽长至2厘米左右时,扒出并放到阴凉有散射光的地方进行绿化,2~3天后选择晴天早上或傍晚播种。

  注意:浸种催芽时,要严格配制赤霉素溶液的浓度。赤霉素溶液要随配随用,忌隔夜再用。此外,种薯堆积不要过厚,否则易造成烂薯。

  三、掌握播期和密度。我省播种时间可选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8月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生长,所以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以利出苗。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亩用种量150~180公斤,宽行窄株有利于培土,行距40厘米、穴距25厘米,茎芽朝下,盖土厚度为5厘米左右。待苗高15厘米左右进行培土,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优质高产。

  四、科学配方增施钾肥。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1000~1500公斤优质有机肥,同时施入马铃薯专用复合肥(9:9:7)60~80公斤,或45%硫酸钾复合肥,开沟条施覆土。特别要注意多施钾肥,施钾肥时,以施硫酸钾为好,切忌施氯化钾。

  五、加强田间管理。

  1、抗旱排涝。秋马铃薯地块一定要能排能灌,播种后如遇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可用稻草或麦草等覆盖畦面,以降低土温,及时灌水,促进发芽;如遇暴雨要及时排水,避免烂种、烂苗。

  2、适量追肥。出苗后结合中耕松土,亩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进幼苗快长;中后期用磷酸二氢钾加块根膨大素进行叶面喷施1~2次。

  3、中耕培垅。齐苗后到现蕾封垅前,中耕松土2~3次,防除杂草,破板结,培厚垅,为马铃薯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疏松条件,以利于提高结薯率和薯块质量。

  六、防治病虫害。主要病害是晚疫病,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蚜虫。

  晚疫病防治:在秋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内,要防治三次。防治药剂,以几种不同药剂交替使用的防效较好,第一次在马铃薯团棵期,用52.2%抑快净防治,第二次在马铃薯初花期用72%克露防治,第三次在盛花期用68.75%银法利进行防治。

  地下害虫防治:可结合整地,亩用辛硫磷200毫升,拌土撒施防治;蚜虫可在发生期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秋马铃薯播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易造成烂种死苗,影响产量和品质。如何使其优质高产,在栽培技术上要抓好以下几点:
  选用良种
  秋种马铃薯选择休眠期短、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品质优、产量高、商品率高的早熟脱毒品种,如脱毒豫马铃薯1号、豫马铃薯2号等。
  选薯催芽
  秋播用的种薯是种子田新收获的春薯,种薯要选用无病、无伤、无裂、皮鲜亮、50克左右的小薯块。整薯播种,播前25天左右在阴凉通风处进行沙床催芽,催芽床宽100~120厘米,铺沙土厚5厘米,长短因薯量及催芽场所而定,种薯用干净的井水浸一下,捞出后随即摊放在湿润的沙床上,摊放薯块厚20厘米左右,然后在上面及四周覆盖5~6厘米厚的湿润沙土。每两天喷水一次,保持沙土湿润,待薯芽长到2~3厘米时即可播种。
  施足底肥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生育期短,要获得高产,必须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辅助施入一些化肥。结合整地,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各50公斤,硫酸钾30公斤,或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
  适期播种
  秋种马铃薯的适宜播期是8月20日左右,播种过早,天气炎热多雨,烂薯缺苗重;播种过晚,生育期短,产量低。播种最好趁阴天进行,晴天播种应在上午10点前、下午3点以后进行。播前平地开沟,播深10厘米,随开沟、随播种、随覆土成埂。
  合理密植
  马铃薯的产量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的积累,种植密度过稀、过稠都不能获得高产,秋种马铃薯一般行距60厘米,每亩4500~5000株。
  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追肥幼苗出齐后,结合中耕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亩追施碳铵40公斤左右;现蕾前苗高20厘米左右时,结合培土再施一次结薯肥,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追肥与浇水相结合,以便肥料尽早溶解被根吸收。
  中耕培土出苗后及早中耕除草,大雨后及时浅中耕疏松表土,苗高20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进行第一次培土,开花初期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时注意不要将下部叶片埋住,以免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10月下旬霜降前,进行第三次培土,保护块茎,防止霜冻。
  及时排灌马铃薯怕旱怕涝,旱时及时浇水,保证土层湿润,以满足马铃薯生长对水分的需要,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防治病虫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每亩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对细土15~20公斤顺沟均匀撒施。防治蚜虫可用20%速灭杀丁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晚疫病在发现病株时及时喷药,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喷2~3次。
  适时收获
  马铃薯主要是营养生长植物,只要茎叶不枯,块茎仍可膨大。因此,可到茎叶被酷霜打死后(11月上中旬)再收获,这样可获得最大产量。若市场上马铃薯价格好时也可适当提前收获。收获时要防止碰伤薯块和擦伤薯皮,以便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