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突出主养鱼
用配合饲料养鱼不宜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就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为改善池塘水质,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可以适当搭配其他鱼类,但要严格控制鲤鱼的搭配数量,一般每667m2水面混养50尾以下为宜,以免影响主养鱼的生长。
2、 选用合理的饲料配方
不同种类的鱼或同一种类的鱼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中,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主养鱼的食性、个体大小、年龄、对营养的需要,制定或选用合理的饲料配方,尽可能满足主养鱼的营养需要,又不浪费饲料。
3、 搭配青、鲜饲料
以草鱼、青鱼等为主养鱼时,可以投喂部分(可占总投饲量的30%—40%)新鲜水陆嫩草、螺蚬等鲜活饲料。这既可减少配合饲料的使用量,又能补充鱼类生长所必需的大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以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加快鱼类的生长速度。
4、 配合饲料要加工成适合主养鱼食性的粒型
各类原料经粉碎,混匀后制成合适的形状,使之具有较好的适口性,有利鱼摄食。这样,可减少饲料损失,提高利用率。
5、 掌握合适的投饲量
投饲量与饲料利用率关系极大。投饲量不足或过量都不利于鱼类生长。要根据鱼种放养量、产量计划和饲料系数,计算出全年的投饲总量,然后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的天气、水温和鱼的生长情况等计算出逐月、逐日的投饲量。实际投饲时,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6、 投饲方法要得当
投喂配合饲料必须设置投食台,一般每1000—1500m2水面可设置1个食台,在水面下1m左右为宜。日投饲次数可根据鱼的摄食特性和季节而定,低温期次数少,高温期次数多;鱼苗阶段次数多,成鱼阶段次数少,食台要勤加清理打扫,并定期消毒。保持良好的水质和较高的溶氧量,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上一篇: 猪链球菌病是如何传播的
下一篇: 大白菜霜霉病发病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