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果树园艺 > > 梨的主要病害有什么?

梨的主要病害有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霉病,斑点病,果实、叶、新梢等绿色幼嫩组织均可受害发病。芽受害鳞片不易脱落,基部出现黑色霉状物,病芽往往枯死。果实多在幼果期开始发病,初为淡黄色圆形小斑,逐步扩大为褐色至黑褐色不定形病斑,其上长黑霉,病部凹陷、龟裂,组织变硬,果畸形或早落,病部果肉坚硬带苦。叶片受害只在叶背主脉、侧脉、叶缘出现,如芽被害征状。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芽鳞、病梢、落叶上越冬,一般4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发病,出现病状,5~6月盛发,7~8月以后不发病。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清除落叶落果和剪除病梢,集中烧毁。在萌芽前喷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发病期及时剪除病梢病叶病果并烧毁。②药物防治。花蕾膨大期及落花后期各喷1次药,以后隔2~3周喷1次,前后共3~4次。要特别注意喷叶背。可用0.5∶1∶100的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③选用抗病品种,并加强栽培管理。

2.梨褐斑病

梨褐斑病又称斑枯病,白星病,仅危害叶片,发病严重时大量落叶。发病初期产生圆形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形成不同颜色的环纹斑,中央灰白色,周围褐色,最外围为深褐色或黑色,病斑边缘往往出现紫色轮带,后期病斑中央发生黑色小斑点,严重时各病斑连合成不规则的褐色大斑,病叶易脱落。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落叶的病斑上越冬,多雨、潮湿气候及缺肥、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严重。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发病,5月中旬至下旬盛发。

防治方法同梨黑星病。

3.梨锈病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受害在叶面上出现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病斑,直径4~5毫米,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外圈的黄绿色的晕环与健部分开,病斑性孢子器由黄色变为黑色后向叶背面隆起,叶面微凹,以后病斑变黑。发病严重时引致早期落叶。新梢、幼果及果柄病斑与叶相似。幼果受害畸形、早落;新梢受害易被风折断。转生寄主为柏科植物桧柏(圆柏)等。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该菌需经梨与柏两个寄主植物才能完成其生活史,以菌丝体在柏树病部越冬,约在3月产生冬孢子角,雨后吸水膨胀而萌生担孢子,随风飞散至梨树嫩叶嫩梢及幼果上,产生侵染丝侵入危害,再产生锈孢子随风侵入柏树幼嫩组织上越夏、越冬。

防治方法:①灭冬孢子,在春雨前的3月上旬至中旬用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对梨园周围的柏树喷药,杀灭越冬孢子。②梨树喷药保护。萌芽展叶时喷1次药,以后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3次。用1∶2∶200的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雨前晴天喷用。花期不喷用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