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昆虫对光的性质和光强度的反应
光是一种电磁波,因波长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性质。昆虫辨别不同波长光的能力和人的视觉不同。人眼可见的波长范围为800~400 nm,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 nm的光,但多偏于短波光,许多昆虫对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在测报和灯光诱杀方面常用黑光灯、频振灯(波长365 nm)。还有蚜虫、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对600~550nm黄色光有反应,利用黄板来进行诱杀。
2. 昆虫对光周期的反应
光周期是指昼夜交替时间在1年中的周期性变化,对昆虫的生活起着一种信息作用。许多昆虫对光周期的年变化反应非常明显,表现于昆虫的季节生活史、滞育特征、世代交替以及蚜虫的季节性多型现象。
光照时间及其周期性变化是引起昆虫滞育的重要因素,季节周期性影响着昆虫的年生活史的循环。昆虫滞育,受到温度和食料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光照时间起信息的作用。已证明近百种昆虫的滞育与光周期变化有关。试验证明,许多昆虫的孵化、化蛹、羽化都有一定的昼夜节奏特性,这些特性与光周期变化有密切相关。
上一篇: 花生斑驳病毒病防治方法?
下一篇: 大蒜紫斑病的发病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