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范作用 2、先导作用 3、评价作用 4、保护作用 5、沟通作用
1、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狠抓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首要的是要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实践证明,农业标准化是推广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对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2、农业标准化工作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1)规模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运用标准化手段,从实现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机械化作业等方面入手做起,是促进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推进规模基地建设的有效形式。农业标准化的推行,有利于区域特色农业的培育和规模经营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制订有关的服务标准、工作标准,确定服务项目的量化指标,规范服务水平和服务程序,保证服务质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同时,农业标准化工作是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强化服务意识,走社会化服务的道路。
(3)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很快,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生产的发展,但由于管理薄弱,当前相当一部分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不够规范,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坑农害农事件屡有发生。为此,必须通过对农产品收购、贮运、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实施和监督,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以维护农村经济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3、推行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效益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币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入世在即,农产品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质量水平、生产成本等将成为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尤其在农产品买方币场形成,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就成为效益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农业标准的推行,将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促进效益农业的健康发展。
4、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比较贫乏,人均耕地仅为1.17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为此,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发展节水灌溉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区,提高森林覆盖率。在这些方面,标准化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 如何进行革兰氏染色?
下一篇: 夏季谨防实用野生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