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结构包括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较复杂,一般说应有两个方面的条件,即胶结物质和结构形成动力。土壤胶结物质,是形成理想结构的主导因素。
(一)土壤结构形成的胶结物质
I.有机胶体的胶结作用
有机质是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重要胶结剂。有机质分解、合成的腐殖质与矿物质土粒结合,形成有机矿质复合体,性质比较稳定,不易遭微生物分解,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徽生物分解产物如多糖类、搪醛类、菌丝体及其他粘液,也是形成水稼性团粒结构的墓础。
2.无机胶体的粘结作用
土攘中较常见的无机胶体物质如碳酸钙、硅酸、铁、铝的氧化物、粘粒,在湿润时能起到枯结作用,把土粒或徽团粒枯结在一起,干澡脱水后成型。
3.土拉表面的胶膜及Ca等高价阳离子对土壤的凝聚作用
土壤矿物质颖粒,在长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风化作用下,外表形成一层不透明的薄膜,易于水化、膨胀及进行离子交换,具有凝聚作用。Ca等高价离子对土集的负电胶体有凝聚作用,且具有不溶性,较强的稳固性。大量施用NH4+态化肥时,能抵消Ca等高价离子的凝聚作用,破坏土壤结构。
(二)土壤结构成型的动力.
1.土壤干湿交替作用
土壤胶体具有干缩湿胀特性,在胀缩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土体产生不等变形,水气压缩,使土壤酥化。特别是干燥的土块,灌水后反而极易破碎。
2.冻融交替作用
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因结冰增大体积,对土壤孔隙压力很大,土内产生裂痕。融化后沿裂痕酥散。冻结作用也能使胶体脱水凝聚,秋耕冬灌有酥化土壤的作用。
3.胶体的凝聚作用
负电胶体在高价阳离子作用下凝聚起来,形成水稳性团粒。而一价钠离子,能阻碍、破坏凝聚作用。
4.生物作用
植物根系穿擂挤压,蛆划及其他土壤动物活动的作用。如折阁以植物残体为食,并吞进大量泥土,其粪便排出体外,是很好的团粒。
5.合理翻耕,施用肥料的作用
在适宜的土旗水分含量情况下翻耕,打破板结层,形成疏松土层。增施有机肥,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河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等。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上一篇: 水稻钵盘育苗播种的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 大岩桐种子怎么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