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菌的形态:切取梨树枝干上带轮纹病病菌分生孢子器的病皮或带分生孢子器病果的病皮,用解剖剪子剪成1厘米×0.5厘米左右面积小块,在倒有无菌水的培养皿中浸泡软化。用刮脸刀片刮除病皮背面的木质纤维或石细胞,将其夹在1%酒精浸泡的通草(一般中药店有销售)中,用带把的剃头刀或刮脸刀片,对分生孢子器做纵向徒手切片,厚度约30微米以内,再将切下的完整的薄的树皮或果皮病组织(包括分生孢子器)放到载玻片的无菌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暗黑色,球形或扁球形,直径为283~425微米,器壁黑色、炭质,有乳突状孔口,内壁色浅,上面密生分生袍子梗。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丝状,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至长椭圆形,大小为24~30微米× 6~8微米。查找有关植物病原真菌鉴定工具书,病菌为半知菌亚门大茎点属真菌(Macro-phoma kawatsukai Haru)。
病菌的有性世代在田间不多见。子囊壳在病皮组织中与分生孢子器混生,包藏在不发达的子座中,呈黑褐色,球形或扁球形,有孔口,大小为180~325微米× 250~338微米。子囊着生在子囊壳底部,长棍棒状,侧壁薄,顶部肥厚,大小为122~150微米×18.9~24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偶有4个,呈2列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或淡黄色,大小为24~28微米×12~14微米。子囊间有侧丝,侧丝无色,由多个细胞组成。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f.Sp.piricola (Nose) Koganezawa et Sakuma]。
2.病原菌的培养性状:病原菌在马铃薯、蔗糖、洋菜(PS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生长温度为15℃~32℃,最适温度27℃左右。菌丝白色至青灰色,后变成黑灰色,菌丝茂盛。在培养基上形成分生孢子器最适温度27℃~ 28℃,用360~400纳米短光波的荧光灯连续照射15天左右,可大量产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而在无光照条件下,很难形成分生孢子器。
3.分生孢子的发芽条件: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可发芽。发芽率与温度有关,25℃~30℃时,2小时后发芽率为17%~20%,28℃发芽最快,其次为30℃和25℃,25℃以下时,发芽率逐渐降低,15℃~20℃时,2小时不发芽。分生孢子在l%葡萄糖液中可促进发芽。分生孢子液一旦干燥,发芽率则明显降低,6小时后可降低1/2,经l小时日光照射后约降低1/3。分生孢子发芽过程,一般在孢子的一端或两端各长出1支芽管,有时在孢子的腹部还能长出1支芽管。
上一篇: 什么是无害化处理?
下一篇: 盆栽月季为什么花越开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