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稻飞虱对水稻有哪些为害? 水稻

稻飞虱对水稻有哪些为害?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稻飞虱俗称蠓虫,是一种主要危害水稻的昆虫,有时也危害麦类、甘蔗等。在我国为害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其中以褐飞虱发生和为害最重,白背飞虱次之。稻飞虱属于不完全变态,一生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成虫又分为长翅型和短翅型。若虫、成虫体色又有深、浅两型。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

1.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毫米。深色型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有3条纵隆起线;浅色型体黄褐色。卵呈香蕉状,卵块排列不整齐。老龄若虫体长3.2毫米,体灰白至黄褐色。

2.白背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毫米,短翅型2.5~3.5毫米,头顶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卵长椭圆形稍弯曲,卵块排列不整齐。老龄若虫体长2.9毫米,淡灰褐色。

3.灰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5~4.0毫米,短翅型2.3~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中胸背板雄虫黑色,雌虫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卵长椭圆形稍弯曲。老龄若虫体长2.7~3.0毫米,深灰褐色。

由于稻飞虱生长发育快,田间繁殖系数大,而且可能因迁飞而造成害虫数量突然增加成灾,所以要密切关注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掌握本地区稻飞虱发生动态,并加强田间调查,了解田块稻飞虱的数量变化,及时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