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白叶枯病常见的病状是什么? 水稻

水稻白叶枯病常见的病状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症状 又称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叶片最易染病。其症状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种抗病性、环境条件有较大差异,常见分3种类型。叶枯型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感病品种上病叶灰绿色,失水快,内卷呈青枯状,多表现在叶片上部。急性凋萎型 苗期至分蘖期,病菌从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维管束时易发病。主茎或2个以上分蘖同时发病,心叶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余叶片也先后青枯卷曲,然后全株枯死,也有仅心叶枯死。病株茎内腔有大量菌脓,有的叶鞘基部发病呈黄褐或褐色,折断用手挤压溢出大量黄色菌脓。有的水稻自分蘖至孕穗阶段,剑叶或其下1-3叶中脉淡黄色,病斑沿中脉上下延伸,上可达叶尖、下达叶鞘,有时叶片折叠,病株未抽穗而死。褐斑或褐变型 抗病品种上较多见,病菌通过剪叶或伤口侵入,

在气温低或不利发病条件,病斑外围出现褐色坏死反应带,病情扩展停滞。黄化型症状不多见,早期心叶不枯死,上有不规则褪绿斑,后发展为枯黄斑,病叶基部偶有水浸状断续小条斑。天气潮湿或晨露未干时上述各类病叶上均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水稻白叶枯病造成的枯心苗,在分蘖期开始出现,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层叶出现失水、卷筒、青枯等症状,最后死亡。白叶枯病形成枯心苗后,其他叶片也逐渐青枯卷缩,最后全株枯死,剥开新青卷的心叶或折断的茎部或切断病叶,用力挤压,可见有黄白色菌脓溢出,即病原菌菌脓,别于大螟、二化螟及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水稻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秕谷和碎米多,减产达20%-30%,重的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一般籼稻重于粳糯稻,晚稻重于早稻。

秧苗在低温下不显症状,高温下秧苗病斑短条状,小而狭,扩展后叶片很快枯黄凋萎

⑴叶缘型:是一种慢性症状,先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现暗缘色水渍状短线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灰白色,籼稻上为橙黄色或黄褐色,病健明显。
⑵青枯型:是一种急性症状。植株病感后,尤其是茎基部或根部受伤而感病,叶片呈现失水青枯,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往往是全叶青枯;病部青灰色或绿色,叶片边缘略有皱缩或卷曲。

在潮湿后早晨有露水情下,病部表面均有蜜黄色黏性露珠状的菌脓,干燥后如鱼子状小颗粒,易脱落。在病健交界出剪下一小块病组织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再加上一玻片夹紧,约1分钟后对光看,如切口有云雾状雾喷出,即为白叶枯病。也可剪一段6厘米长病叶,插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一昼夜,上端切口如有淡黄色浑浊的水珠溢出,即为白叶病。

水稻病害之一,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

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