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丰产栽培技术
1 秋冬深翻土壤
对于来年春季造林的地块,秋冬季节全面翻耕30~40 cm深,在定植点挖1 m×1 m×1 m或0.8 m×0.8 m×0.8 m的大穴,利用冬季低温,使土壤风化,从而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及土壤有机质含量[3]。对于“四旁”植树的地块则不需要全面翻耕,只需在定点挖1 m×1 m×1 m或0.8 m×0.8 m×0.8 m的大坑,用于翌年春季栽植杨树。
2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杨树优良品种,不同杨树品种生长差异很大,杨树引种也像其他农作物一样,经历了引进新品种,然后被淘汰;又引进更新品种,又被淘汰;这样反复引种,有力地推动我国杨树栽培的发展。炮车镇先后引进了箭杨、钻天杨、三倍体毛白杨、中林46杨、I-63杨、I-69杨、I-72杨、南林95杨、南林895杨等,目前炮车镇杨树栽植的品种为I-69杨、I-72杨、南林95杨、南林895杨,其他品种已被淘汰。经过栽培试验证明:I-63杨、I-69杨、I-72杨3个杨树品种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I-72杨、I-69杨、I-63杨,这3个品种的最适宜栽培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这些地区热量充沛,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4~18 ℃,极端最低温度为-8~12 ℃,年无霜期为250~280 d,生长期长,无冻害,年平均降水量为1 000 mm以上,这样的气候条件与原产地很相似。南林95杨、南林895杨这2个品种的母本都是I-69杨,父本是欧美杨,生长快,材质好,较耐干旱瘠薄,对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有一定的抗性,抗大斑溃疡病及褐斑病,无性繁殖能力较强,遗传性较稳定。经过栽培试验证明:南林95杨七年生的平均树高为22~25 m,平均胸径为30~32 cm,平均单株材积达0.46~0.64 m3,平均树高年生长量3.57 m,平均胸径年生长量为4.57 cm,10年为一个轮伐期。在黄淮地区,其七年生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I-69杨24.22%,材积密度提高3.2%,单板出材率提高12.4%,盐碱地生长良好,能耐0.3%左右的土壤含盐量。南林895杨七年生树高为24~26 m,平均胸径为32~34 cm,平均单株材积达0.46~0.65 m3,平均树高年生长量3.71 m,平均胸径年生长量为4.85 cm,10年为一个轮伐期,平均可产优质单板杨木264.64 m3/hm2。在黄淮地区,其七年生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I-69杨53.22%,材积密度提高3.57%,单板出材率提高15.0%,在盐碱地生长良好,能耐0.3%左右的土壤含盐量。
3 选择壮苗
一旦杨树优良品种确定以后,栽植壮苗很关键,我国普遍使用1年苗或二根一干苗造林。1 m高处直径为2.5 cm左右。壮苗一般皮色光亮,顶芽及侧芽饱满,根系完整,机械损伤小,高度及粗度达到要求,无病虫害。苗木还要注意防冻、保湿,做到随起随栽或者把刚起苗木放在沟里浸泡等待栽植,杜绝“人情苗、关系苗”[4]。
4 严把造林质量关
杨树苗木定植,一般采取“三大一深”,即采用大株行距、大穴和大苗,并要深栽;植树穴的规格为1 m×1 m×1 m或0.8 m×0.8 m×0.8 m,栽植深度为80~100 cm,是为了使苗木有一定的干部能转化为根,增加根量,以吸收深处湿润土壤中的水分,提高抗旱力和成活率。一般带根的大苗造林,苗木应修枝。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争取造林一次成功,避免第2年人工补植带来的无效劳动。苗木定植前最好把苗木放在水里或沟里浸泡2 d,栽植前把苗木顶端剪去50 cm左右,剪口留有饱满芽,侧枝及根系过多时可修剪一下,定植时浇足浇透水,然后培好土。定期培土、浇水,确保栽一株活一株。
一、立地选择
选择适宜杨树生长的造林地,是实现杨树速生丰产的基本条件。杨树是落叶阔叶树中的速生树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冲积土上生长最好,我省杨树造林地主要在平原地区和河滩地,造林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地势平坦,或坡度在15°以下,有效土层厚度大于0.7米,具有溉灌条件的地块。
2、土壤质地较轻。以轻壤土和沙壤土最好,中壤次之;毛白杨可在较轻重土壤上生长。
3、地下水位适宜。杨树生长适宜的地下水位应在1.5米左右,生长期内地下水位应在1米以下。
4、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最低要求:有机质含量大于0.4%。
5、土壤pH值6—8,土壤含盐量在0.1%以下,石砾含量在20%以下。
二、造林密度
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生长快、树冠较大的品种,培养大径材的,密度小些,立地条件较差,选用干形通直,冠形较窄的品种,培育短轮伐期的林分时,密度可以大些。
三、整地
土壤封冻以前进行。根据地势进行土地平整,实行机耕全垦的全面整地,垦深30厘米以上;或带状及反坡梯田的局部整地。然后开挖80厘米见方的栽植穴,挖穴时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
四、选用良种壮苗
选用良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立地及不同的培育目标选择已经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的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用壮苗。选用1年或2年生,苗高4.5米、地径3.5厘米以上的苗木,且根系完整,苗木粗壮,木质化程度高,具有充实饱满的顶芽,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五、栽植
1、苗木处理:在起苗、运苗、栽植的各个环节,都要防止苗木失水。在苗田应遵循先灌水后起苗的原则,苗木起运中要注意保护好根系,使根系完整、新鲜、湿润,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妥善假植,美洲黑杨的一些无性系,在栽植前,用清水浸泡1-2天。造林前,应把长根截去,侧根长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即可(过长在栽植中易出现窝根)。对运苗中有些顶芽甚至梢部被损坏的苗木,在修根时应把顶梢剪去,回剪到最上部第一个壮芽以上1厘米处。
2、栽植:栽植时间春季和秋末冬初(10月底-11月中旬),冬季杨树落叶后及土壤封冻前,春季萌芽前,均适宜杨树造林。栽植深度:根据土壤条件而定,在较干旱疏松的土壤上栽植60厘米左右为宜,这种深度可增加苗木的生根量,提高抗旱抗风能力,而在比较粘重的土壤和低洼地,则不宜深栽。栽植方法:造林时要求大穴栽植,扶正,栽直,分层填土,分层踩实,使苗木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栽后立即浇水,水渗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
六、抚育管理
1、适时灌溉。除新造幼林要立即浇水外,4-6月干旱季节,要对林分适时灌溉,以保证林木旺盛生长。秋季干旱时也要进行灌溉,对美洲黑杨等品种进行冬灌可提高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灌溉次数和灌水量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而定。一般在春季树木发芽前后、生长季节、土壤封冻前,视土壤墒情和降雨情况在土壤缺水时及时浇水,浇水后要及时培土保墒。
2、合理施肥。基肥:在造林前每亩施土杂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左右,混合后施入挖好的树穴内根系栽植深度范围。追肥:每年5-6月,在杨树的生长旺期追肥两次,施肥量每次为尿素3-7公斤或碳酸氢氨12-15公斤,造林当年可晚施、少施,随林龄增加可适当多施,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追肥要与浇水结合进行。
3、松土除草。林分郁闭前,每年除草不少于两次,实行农林间作时可与农作物管理结合进行。林分郁闭后可适当减少除草次数。农林间作期间不专门为林地松土,停止间作后每年最少要松土1-2次,以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
4、修枝。适时修枝可提高树干质量,有利于培育干形圆满的优质良材。
5、实行农林间作,以耕代抚,在林分郁闭以前实行农林间作,不仅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可通过对农作物的管理,如松土,除草,浇水,实施等措施,起到抚育幼林,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收益的作用,间作农作物应以矮小,耐荫,耗水肥少的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或瓜菜,药材小麦等。间作的作物与林木要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以免耕作时损伤林木根系或作物与林木争水争地。
6、病虫害防治。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是危害欧美杨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危害杨树叶片,严重发生时可造成杨树叶片大面积吃光现象,影响树木生长。
7、采伐。间伐:纯林较密的林分(2×4米、3×4米),在树龄4—5年、林地接近郁闭时,应在休眠期内进行隔行间伐;宽窄行双行带状林分进行隔株间伐,并清除间伐剩余物。皆伐:对已达到工艺要求的成熟林,在休眠期内进行全面采伐,并清除采伐后的剩余物。
上一篇: 玉米怎么追肥最高产?
下一篇: 鲜茧是如何分类与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