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贮藏窖的地址选择和建设 在山坡修建时位置必须处于阴坡,坡度较大,窖身座南向北,土质坚实,通风度良好,地域宽阔,距住户较近,方便保管和随时对贮藏窖进行检查。
坡面上挖窖时应先将斜面切直,再挖宽约0.60米,高约0.80米的窖门,窖门深l米,窖门挖好后往里掏窖。窖内大小高约1.80米,宽1.50米,深2.50~3米,挖窖时窖底要比地面低0.60~1米,成窖后在窖口上方,钻一通气孔,便于通风换气,在平地挖窖时方法与坡地窖基本相同,一般窖顶要距窖面在l米以上,这种贮藏窖一般可贮藏马铃薯2.50~3吨。
2.贮藏窖处理 在马铃薯生产区,群众修建的贮藏窖一般要使用多年。在新薯贮藏前要将窖内杂物清扫干净,并在贮藏前几天,用点燃的硫磺粉熏蒸,或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或百菌清喷雾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也可在夏季适当注入雨水渗窖,以降低贮藏窖的温度,可有效延长洋芋贮藏时间。
3.严格选薯 入窖时严格剔除病、伤和虫咬的块茎,防止入窖后发病,并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预贮堆放3天左右,使块茎表面水分充分蒸发,使一部分伤口愈合,形式木栓层,防止病菌的侵入。
4.贮藏量的控制 根据群众的经验和试验观察,窖藏块茎占贮藏容量60%左右最为适宜。下窖量过多堆过高时,贮藏初期不易散热,贮藏中期上层块茎距窖顶过近贮藏的块茎容易遭受冻害,贮藏后期下部块茎因温度相对较高容易发芽,易造成堆温和窖温不一致,难于调节窖温,窖藏量过少,不易保温。
5.入窖方法 轻装轻放,不要摔伤,由里向外,依次堆放。
6.控制贮藏窖温 湿度,及时通风换气 洋芋块茎贮藏最适宜的温度为l~3 ℃,相对湿度为85%~90%,贮藏前期应以降温散热为主,打开窖口,通气孔经常打开,尽量通风散热。随着外界气温的降低,窖口早晚覆盖,白天打开通风透气。贮藏中期每半月查看1次,发现贮藏的块茎有腐烂时,要将烂薯及时剔除,窖口要全天覆盖,以后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降低加厚窖口覆盖层防寒保暖,避免贮藏的块茎遭受冻害。到贮藏后期,“春风”来临时,外界气温较高,可逐渐取开窖口。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要及时通风换气,把块茎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使新鲜空气进入薯堆,以保持块茎的正常生理活动,如通风不良窖内二氧化碳过多会使块茎出现黑心,影响发芽。
7.控制贮藏期病害 主要通过在贮藏前用多菌灵,甲菌灵锰锌等药剂处理块茎来预防,也可在贮藏中期,病害开始发展时使用烟雾剂处理,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发展,避免烂窖。
上一篇: 小苏打在荞鸡业中应用能起到什么作用?
下一篇: 紫苏的越冬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