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其他家禽 > 鹌鹑养殖有什么方法提高产蛋和少生病?。 其他家禽

鹌鹑养殖有什么方法提高产蛋和少生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提高鹌鹑产蛋率的方法:

鹌鹑产蛋率与饲养管理好坏有密切的关系,它对饲料、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品种好坏也是产蛋率的一个决定因素。饲养肉鹌鹑或蛋鹌鹑的产量不一样,肉、蛋鹌鹑杂交育成的鹌鹑就比纯肉鹌鹑的产蛋量高,一般可提高产蛋率15%~20%,所以要使鹌鹑多产蛋,就要饲养杂交鹌鹑或蛋鹌鹑。

鹌鹑是由野生变家养的,虽经过人工驯养,但还保持着野生的习惯,如表现胆小易惊和怕音响、噪音等。因此,要使鹌鹑多产蛋,除了必须给鹌鹑创造一个安静、适宜的饲养管理环境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饲养当年的鹌鹑。注意选择体壮无病、食欲性强的个体。鹌鹑的寿命一般为2年,孵化出的母鹌鹑35~45天开始产蛋,产蛋8~10个月后,其产蛋量下降。因此饲养1年以上的鹌鹑产蛋量减少,应及早淘汰产蛋1年以上的母鹌鹑,经育肥后出售食用。

其次,必须供足优质饲料。母鹌鹑开始产蛋后,食欲旺盛,粗蛋白质一般应占饲料的28%左右。鹌鹑1年中产蛋300枚以上,大量消耗钙、磷,应注意日粮中钙、磷的补充供给。因此应饲喂配合饲料,尽量少喂或不喂谷粒整料。一般配合饲料为玉米占48%、饼类33%、淡鱼粉6%、干草粉5%、贝壳粉5%、骨粉3%和多种维生素添加剂0.3%。

产蛋母鹑对温度、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如环境温度低于15℃,产蛋量明显下降甚至停止产蛋,适宜的舍温应保持在18℃~25℃,过高过低要及时调节。适宜的舍内湿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并要保持充足清洁饮水。

鹌鹑疫病防控措施:

疾病防治:育雏期间做好隔离工作,封闭管理,专人饲养,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证饲料饮水卫生。进雏前3天预防白痢,可用白头翁散、烟酸诺氟沙星等拌料和饮水,10天后注意球虫病的预防,药物有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或者磺胺喹恶吝钠。应视不同地区、不同球虫种类、不同时期或季节选用不同的抗球虫药物。为了减轻接种带来的应激反应,可在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

增加营养性添加剂:可选择有多维、电解质、氨基酸与葡萄糖等制成的复合制剂。此类产品主要为雏鸟补充能量、电解质、氨基酸等,缓解长途运输、高温应激等不良影响,防止雏鸟脱水。

选择抗生素药物:选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目的是为了净化雏鸟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预防白痢和脐炎发生,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