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候多变,易诱导猪只发病,如果预防不及时,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就秋季猪多发的十种病作一简要介绍,希望引起广大养猪户的重视,有针对性地强化饲养管理,做好预防工作。
●附红细胞体病(红皮病)
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退色。
可用血虫净(贝尼尔)、阿散酸配合长效土霉素治疗,同时补充生血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
●猪链球菌病
继发混合感染多,猪患感冒后易继发。
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天―3天内死亡。
及早注射疫苗,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强效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恩若沙星等能有效控制病情。
●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这两种猪病都属于病毒病,一般情况下相隔2年―3年是一个发病周期,但由于发病规律难以掌握,因此需要在进入秋季时对母猪注射疫苗。一旦发病,成年猪可采用口服药物,补充维生素,并注射抗生素,一般在药物治疗下5天―7天可自行恢复。但是没有断奶的幼猪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并且无特效药可治。但是仍需对病猪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
病猪食欲减退,发热(40.5℃―41℃),呼吸困难。怀孕母猪发生流产,运动失调,转圈,公猪缺乏性欲;哺乳猪出生时弱胎、沉郁、消瘦、外翻腿姿势、呼吸困难、眼结膜水肿,个别仔猪出现震颤,断奶仔猪和生长猪表现为持续性厌食、沉郁、呼吸困难以及皮肤充血,耳、腹下、后腿等部位发紫。
●猪伪狂犬病
哺乳仔猪大量死亡,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不育。
免疫接种,后备种猪引进二次免疫,间隔4周;怀孕母猪分娩前4周免疫,公猪每年免疫2次;断奶仔猪8周、12周各免疫1次。
1、猪流感
多发生在晚秋或气温突变的天气。猪得了流感以后,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往往成为“百病之源”,极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疫病,如不及时控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防治该病,主要采取以下几点:(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定期用20%烧碱水消毒。(2)安乃近或氨基比林10~20毫升肌注,每天2次,连用3-5天。(3)病毒灵10~20毫升,庆大霉素5~10毫升肌注,每天2次。(4)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2~3万,用普鲁卡因10毫升溶解肌注,每天1次。
2、猪支原体肺炎
又称“猪喘气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张口呼吸。预防本病重要措施是从无喘气病猪场引种,隔离治疗和逐步淘汰有病猪。对无临床症状的母猪、后备猪每年春秋各注射1次猪喘气病疫苗。在急性暴发期,泰乐菌素、四环素、土霉素、卡那霉素、金霉素及喹诺酮类药对猪肺炎支原体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中药治疗可用:白果21克,麻黄24克,款冬花、桑白皮、法半夏各15克,苏叶、甘草各18克,杏仁21克,黄芩18克,煎汤2次,候温灌服,每日1剂,连用5天。
3、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这两种病均为病毒病,一般情况下2~3年是一个发病周期,但是发病规律难以掌握,因而在进入秋季时对母猪注射疫苗。一旦发病,成年猪可采用口服药物,补充维生素,并注射抗生素,一般5-7天可自行恢复。但是哺乳仔猪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且无特效药可治。但仍需对病猪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疫病。
4、猪链球菌病
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链球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环境变化诱导下,会引起动物和人发病。通过预防性治疗和采取免疫、消毒等综合措施,是可以控制和扑灭的。预防可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或猪链球菌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疫区在猪60日龄免疫一次,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强效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能有效控制病情。
5、猪肺疫
俗称锁喉风或猪出败。急性病例猪夜间吃食正常,翌晨死于圈舍内,看不到症状。慢性猪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犬坐姿势,颈下咽喉急剧肿大,口鼻流白色泡沫,腹泻消瘦。每年定期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1-2次。发病时,用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万单位、氨基比林15毫升肌注,每天2次。也可用20%磺胺嘧啶钠10~40毫升肌注。中药大青叶、生石膏、山豆根、大黄、鱼腥草、黄芩、黄柏各25克,水煎服,连用2~3剂,效果也不错。
上一篇: 菇木堆放的三种形式?
下一篇: 购买花生种应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