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棉田为什么要防治玉米螟? 其他经作

棉田为什么要防治玉米螟?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棉田玉米螟不是棉田主要害虫,只有在6月上中旬少量蛀食主茎或果枝,在防治棉铃虫的时候是兼治的对象,没有多大危害。

玉米螟幼虫蛀食棉茎状玉米螟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玉米秸秆和其他寄主内越冬。黄河流域棉区5月中下旬为蛾盛期,第一代即危害棉花;长江流域棉区以7月中旬第二代开始危害棉花。温度在25~30℃,旬平均相对湿度60%以上时,利于玉米螟大发生;麦、棉套种第一代玉米螟幼虫发生量比平作棉田显著增多。防治要点如下:
(1)农业防治种植玉米诱集带,诱集产卵,集中销毁;麦收时,将割下的小麦及时运出棉田外,防止幼虫转移;结合棉田整枝,剪除被害枝顶和叶柄,防止转株危害;成虫产卵盛期,可人工捏卵。
(2)化学防治卵高峰期用20%氰戊菊酯或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当卵粒出现黑点和已孵化的卵块占50%左右时,用丙溴磷、辛硫磷等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螟幼虫蛀食棉茎状玉米螟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玉米秸秆和其他寄主内越冬。黄河流域棉区5月中下旬为蛾盛期,第一代即危害棉花;长江流域棉区以7月中旬第二代开始危害棉花。温度在25~30℃,旬平均相对湿度60%以上时,利于玉米螟大发生;麦、棉套种第一代玉米螟幼虫发生量比平作棉田显著增多。防治要点如下:

(1)农业防治种植玉米诱集带,诱集产卵,集中销毁;麦收时,将割下的小麦及时运出棉田外,防止幼虫转移;结合棉田整枝,剪除被害枝顶和叶柄,防止转株危害;成虫产卵盛期,可人工捏卵。

(2)化学防治卵高峰期用20%氰戊菊酯或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当卵粒出现黑点和已孵化的卵块占50%左右时,用丙溴磷、辛硫磷等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