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马铃薯病毒病在防治上应抓住哪几个环节? 马铃薯

马铃薯病毒病在防治上应抓住哪几个环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马铃薯病毒病所致的种薯严重退化,产量锐减,已成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最大障碍。防治本病应以抗病育种为中心,抓好下述环节:

(1)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品种基地应建立在冷凉地区,繁殖无病毒或未退化的良种)。

(2)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2]

(3)一季作地区实行夏播,使块茎在冷凉季节形成,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二季作地区春季用早熟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早播早收,秋季适当晚播、早收,可减轻发病。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申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5)现代农业绿色无公害生物防治:预防:在病害常发期使用《蔬菜病毒专用》40g+纯牛奶250ml或有机硅5克,兑水15kg喷雾,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控制方案:初发现病毒病株,使用《蔬菜病毒专用》40克+有机硅1包或纯牛奶250ml兑水15公斤,进行全株喷雾,连用2天,间隔5天,再用1次,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后转为每个疗程用一遍药预防进行即可。

(6)国内高科2%氨基寡糖素和32%核苷·溴·吗啉胍是治疗交叉感染引起的病毒病,3-4天一次,连续使用3-4次,不要使用生长素或者激素,特别严重的地块可以结合冲一次黄化曲叶病毒灵灌根剂,1亩冲1500毫升,效果会更好。建立完整的留种制度。选用脱毒薯做种薯。药剂防治,马铃薯病毒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靠蚜虫传播,因此防病同时要治虫防。防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2%核苷溴吗啉胍30-50ml兑水30公斤,病菌速灭13ml/亩,1.5%植病灵K号乳剂10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一700倍液等杀菌农药。防治蚜虫可用氧化乐果和吡虫啉类杀虫剂。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远离茄科菜地;避免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