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叶蝉成虫(上右)和幼虫(上左)葡萄叶蝉为害状 同翅目,叶蝉科,食性杂。寄主有葡萄、蜀葵、苹果、樱桃、梨、山楂、菠菜等。 【形态】本种有两型。一型成虫:体长3毫米,头、前胸淡黄白色,复眼黑或暗褐色,头顶前缘有两个褐色小斑点;小盾片淡黄白色,前缘有两个较大的黑褐色斑点;前翅表面暗褐色并闪有红的色彩。另一型成虫:体长约3.7毫米,淡黄白色,头顶上有两个明显的圆形黑斑。前胸背板中央具暗色纵纹,前缘有几个淡褐色小斑点。小盾片前缘左右有一大的三角形黑纹。翅透明,黄白色。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3-4代,以成虫在枯叶、杂草等隐蔽场所中越冬。3月间越冬代成虫出蛰,先在园边发芽早的蜀葵及多种花卉上为害,同时也为害苹果、樱桃、梨、山植等发芽早的奇主,4月下旬待葡萄展叶及花穗出现前后迁入园内为害。5月中旬即有若虫出现,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末开始发生,以后各代重叠,末代成虫10月间发生,直至葡萄落叶时方离开转回蜀葵等寄主上为害,随气温下降进入越冬场所越冬。 【防治方法】①加强葡萄生长期的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秋后销毁落叶、枯草,减少越冬虫源。@若虫发生期,喷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其他触杀性药剂。(摘自刘玉升、刘开启等编著的《葡萄病虫害防治》)
【害虫名称】:葡萄叶蝉
【学名】:葡萄叶蝉又叫葡萄浮尘子,在我国葡萄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葡萄叶片。
危害状?成虫、若虫在叶背面为害,受害叶片正面发生灰白色斑点,虫口密度大时可使整叶叶面变灰白色。影响光合作用和枝条发育,降低果实品质。
【生活习性】:生活史及习性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各地发生时期及代数也不同。华北、华东地区2-3
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砖、石、土缝和墙缝内过冬。葡萄芽萌发时开始活动,展叶后即在叶背取食为害。成虫、幼虫和若虫均以刺吸口器为害,成虫会飞会蹦,可以横向走动,喜在叶背面取食,而在正面出现被害状。
【发生特点】:若虫爬行敏捷,受惊则很快逃跑。幼虫和若虫多在叶背主脉两侧取食为害,经几次蜕皮后变为成虫。成虫产卵于叶脉组织内或叶背茸毛下,卵散产,卵孵化后产卵处变褐色。二代区,6月上旬出现第一代若虫,有的年份5月中旬即出现第一代若虫,6月中下旬发生第一代成虫,7月中旬发生第二代若虫,8月出现第二代成虫。三代区,5月上中旬发生第一代若虫,6月发生第一代成虫,7-8月发生第二代成虫,9-10月发生第三代成虫。上海、苏州一带,8-9月份虫口密度最大,为害也最重,秋凉后成虫逐渐潜伏越冬。
??温度高通风不良、枝叶密郁的葡萄园及庭院棚架葡萄发生严重,而大田、篱架葡萄发生较轻。
【防治方法】:?
1清除落叶和杂草以消灭越冬成虫。
2加强生长期田间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抓住第一代幼虫和若虫发生期进行喷药防治。一般在5月中、下旬,在葡萄展叶后为宜,可喷2000-3000倍吡虫啉或敌杀死、速灭杀订?杀灭菊酯、功夫菊酯等触杀性强的菊酯类农药。隔5-7天再喷一次,一般可全年控制为害。
葡萄二黄斑叶蝉和葡萄斑叶蝉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危害,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叶片。2种叶蝉喜在郁闭处危害,故危害时先从枝蔓中下部老叶片和内膛开始逐渐向上部和外围蔓延。叶片受害后,正面呈现密集的白色小斑点,受害严重时,小白点连成大的斑块,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的积累,造成葡萄早期落叶,树势衰退,影响当年以至第二年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上一篇: 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 农业项目应考虑符合那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