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花生 > 花生对整地还有哪些要求? 花生

花生对整地还有哪些要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除垄作外,花生整地一是时间要早,春花生最好在冬作物收获后,或春雨来临前进行,秋花生应在夏收后立即进行,以利土壤熟化,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二是翻耕要深,一般在施肥后深翻8—9寸,可加厚活土层,加大土壤蓄水、纳墒、保水、保肥能力,促花生根深叶茂、健壮生长,增强抗逆能力;三是坷垃要碎,在深翻基础上将坷垃敲(或耙)碎,同时把草根、石块拣净,地耙平,尽量做到上松下实,田平土碎。

1.上下两平,不乱土层。为使新整农田当年创高产,在整地标准上首先要求地上和地下达到“两平”。地上平是为了减少雨后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排灌,故应根据水源和排灌方向,保持一定坡降比例,一般是梯田的纵向为0.3%~0.5%,横向为0.1%~0.2%。地下平是要求土层保持一定的厚度,不能一头厚、一头薄或一边深、一边浅。如果土层深浅不等,花生的生长就不会一致,达不到平衡增产的目的。一般土层深度要求保持在50厘米以上。在注意两平的同时,还要掌握生土在下,熟土在上,不乱土层的原则。即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时,先填生土,后垫熟土,使熟土层保持在20~25厘米为宜。或者采取“两生夹一熟”的办法,即在熟土上垫上3~5厘米生土,进行浅耕混合,以促进生土熟化。

2.增施肥料,灌水沉实。为促进土壤熟化,要结合冬春耕地,增施有机肥料,重施氮磷钾化学肥料,特别是增施氮素化肥,对花生发亩增产有重要作用。

新整农田由于大起大落,土层悬空不沉实,没有形成上松下实的土层结构,气水矛盾激化。有的在土层内还有许多暗坷垃,透风跑墒,播种的花生往往因底墒不足落干吊死,造成缺苗断垄;或遇雨水过多,土壤蓄水过大,地温下降,造成芽涝;或土层塌陷,拉断根系,造成弱苗或死苗。因此,在整地后,应采取灌水沉实的办法,使上下悬空的土层上松下实。灌水要在冬季封冻前或早春解冻后进行,灌水过迟,会造成土壤粘湿、地温回升慢,影响适期播种和正常出苗。灌水时要开沟、筑埂,以便灌透灌匀。灌水后及时整平地面,耙平耢细,以利保墒防旱。灌水量不要过多,以润透土层为宜,以免造成土层板结,影响整地效果。

3.三沟配套,能排能灌。新整农田要建成高产稳产田,除结合水利配套设施,搞好排灌系统外,还要抓好三沟配套,做到防冲防旱,能排能灌。使沟沟相连,彻底解决雨后“半边涝”和“旱天灌溉”问题。

(1)堰下沟:根据梯田宽窄,在梯田里阡挖一条上宽40~100厘米,下宽15~30厘米,深30~40厘米与上层梯田平行的沟,并在下水头的沟口修一个水簸箕,主要用来排除渗山水和地面积水。

(2)揽腰沟:就是在花生播种后,从梯田上水头,先由外阡开始每隔20~60米垂直或斜向堰下沟,挖一条宽30~35厘米,深15~20厘米排灌两用的浅沟,沟口上方与地面平;下方高出地面,降雨时把拦截的径流水,顺到堰下沟排出,天旱灌溉时作为横向灌水沟。

(3)垄沟(畦沟):花生单垄种或双垄种的垄沟要与地堰和堰下沟平行,雨季能将多余的雨水排向揽腰沟,旱天灌溉时,可作灌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