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免耕栽培的水稻田施肥原则是什么? 水稻

免耕栽培的水稻田施肥原则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般采取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氮肥一次施完,底肥占总肥量的70~80%,追肥占20~30%),在第一次作垄前将熟肥、碳酸氢铵和氨水等均匀撒入全田,尿素和速效磷钾肥在第二次作垄前撒施于头道平面上。追肥在栽秧后7~10天内施下,对生育期长的品种,中、小苗直插田块,还应在栽后20天左右看苗酌情补施一次追肥。

重施底肥,看苗巧施分蘖肥。

1、提高施肥技术。提倡结合整地,增施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控制氮肥总量,将氮肥重心后移,适当降低基肥和分蘖肥的氮肥比例,以减少前期无效分蘖和防止后期脱肥;适当增施钾肥,提倡基肥、追肥分施;倡导“以水带氮”施肥技术,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要通过合理施用氮、钾、硅肥和合理密植、水层管理等综合措施,防治水稻倒伏和提高抗病能力;在酸性土稻田可酌情施用适量石灰。
2、科学管控水分。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水的敏感性和需要量不同,要因时制宜管控好。秧苗期要保持浅水层或土壤湿润,遇到大风降温时要灌水保苗;在插秧和返青期需要有稳定的温湿条件,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水层,以便于整地时“以水找平”和插秧后扶苗、缓苗;缓苗后随着分蘖的增加,要通过适当地排水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和促进根系下扎;幼穗分化期和抽穗开花期对缺水敏感,要使水稻处于土壤湿润和浅水层的交替状态;灌浆结实期要求既不积水又不过早断水,可采用间歇勤灌的方法,使稻田处于渍水与落水的交替状态。这样做既有利于植株养分向籽粒汇聚,又可防止叶片和根系早衰;收获前5~10天断水,以便于茬口安排和田间作业。
3、加强综合管理。在科学施肥、灌水的同时,还要做好播前选种、晒种,对种子消毒和催芽。黑龙江等地的大棚寒稻育秧,要通过适时、适度揭棚和床面适度落干进行“炼苗”和培育壮秧。插秧前要深翻与浅耙结合,提高整地质量并适时插秧,田面高低落差一般不超过3厘米。要进行田间除草,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蓟马、稻飞虱、粘虫等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