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的落果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柿树本身的生理失调所引起的生理落果;二是因炭疽病或柿蒂虫等病虫害造成的落果。
一 、生理落果
生理落果的程度与结果部位有关。在同一株树上,树冠外围和上部的落果少,而下部和内膛的落果多,这与不同部位着光程度不同有关。所以结果枝或结果母枝位于顶部,长势强壮,则落果少,相反结果枝位于下部或枝条细弱,则落果重。
在同一个结果枝上,中部所结的果实落果最轻,顶部次之,基部最重。这与枝条的花芽分化程度有关,中部的花芽分化较早,分化速度较快,所结果实落果就轻。
生理落果多在落花后至7月中旬发生,以麦收前后落果最严重,约占全年落果总数的80%,个别品种在8~9月份仍然出现一次落果。
发生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一是花芽分化不完全,引起早期落果。比如以上提到的同一枝条的不同落果情况,即为如此。二是授粉不良。有些品种不需授粉,如大磨盘,具有此特性的品种不容易生理落果。而有些品种,尤其是日本的大部分甜柿品种,必须配置授粉树,否则果实不能发育,早期落果严重。三是天气原因。花期阴雨连绵,影响到授粉时,容易落果。四是树体结构不合理。树体高大、枝条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影响枝条的有机养分累积,造成树条生长细弱,这样的枝条上的果实容易脱落。五是肥水不足。土壤长期干燥,土壤贫瘠,肥水吸收困难造成落果多。六是土壤水分过多。根的吸收能力下降,即使施用了再多的肥料,树体也难吸收利用,也会因为养分供应不足而落果。
二、由于病虫害造成落果
一是柿蒂虫为害严重。柿蒂虫一般在麦收前后蛀果为害,第一代被害果不易脱落,会一直挂在树上,幼虫在其中化蛹并继续进行第二代为害。第二代受害的柿果实,颜色由黄绿色变成桔红色,由硬变软时容易脱落。二是炭疽病为害。在生长后期发生,一般在9月份大量发病,引起落果。
要想防止柿树落果,一是需配置授粉树品种,必须种植授粉树或进行人工授粉。二是花期对强壮树的主干或主枝进行环割,宽度不要超过0.5厘米。为安全起见,最好留下安全带或螺旋形环割,以利于愈合。另外在环割后要加强肥水供应。三是适当修剪,尤其要加强夏季修剪,去除无用的和多余的枝条,促进通风透光。四是防治病虫害,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五是花期或幼果期喷500ppm的赤霉素,单喷或加入1%的尿素,对防止落果效果很好。
柿树落花落果是近年来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时能造成绝收,预防措施如下:
一、花期环剥。在初花期进行环剥,盛花期完成,环剥适用于壮树、壮枝。环剥口宽度0.3-0.5毫米,剥后用塑料布条包扎剥口,以保持湿度,促进剥口愈合。
二、合理夏剪。在生长期内疏去过密枝,无效枝,迎风面多留枝,背风面小留枝,促进通风透光。一般柿树经过修剪后,隐芽会大量萌发,为减少营养消耗,应将无用萌芽及早抹掉,;有生长空间的长枝,特别是徒长枝,要在40厘米长时摘心。
三、疏除花蕾。当结果母枝上抽生2-4个结果枝时,保留前2个结果母枝中部的3个花蕾,将其他结果枝上的花蕾全部疏掉,留作预备枝;若结果母枝抽生5个以上的结果枝时,应保留前3个结果枝结果,每个结果母枝上留中部3个花,将其余的全部疏掉。
四、巧施肥水。进入结果盛期的大树,要加倍肥水管理。秋季施足基肥,春季追肥不宜过早,一般在5月份枝条枯顶期和七月份果实膨大期追肥,这两次肥对提高座果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还可以增加下一年的花芽数量和提高花芽质量,地过旱时进行浇水。
五、化学调控。在盛花期和幼果期各喷一次浓度为5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加1%的尿素溶液,可改善花和果实的营养状况,提高座果率。果实迅速膨大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3-0.5%的尿素溶液和钼酸铵等微量元素肥料,可减少落花落果。
六、病虫防治。生长期间人工摘除病果虫果。6月上旬喷50%DDV乳油1000倍液,消灭柿蒂虫。6月中旬喷一次1:5:4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喷一次2.5%绿色功夫1500倍液加1.5%菌高灭800倍液,可防治柿炭瘟病、角斑病、圆斑病。5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虫发生高峰期,喷洒20%灭扫利乳油2500倍液,主要喷施在柿树的果实、果柄等处,每隔10-15天一次,连喷2-3次。
上一篇: 高粱有哪些优势?
下一篇: 观赏向日葵在观赏方面有哪些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