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 > 常见的鱼病有哪些? 水产保护

常见的鱼病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烂鳃病:本病主要发生于草鱼和青鱼,主要发生在秋季。表现为病鱼鳃丝腐烂发白,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并常带污泥。鳃盖内表面常被腐蚀成透明的小窗。   防治:①注射细菌性疫苗或土法疫苗。②按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1—4克钱塘泼施。③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加食盐2.5公斤兑水全塘泼施,7天一次,连用3次。④按每立方米水用0.3克禽用红霉素全塘泼施。次日再用红霉素药饵投喂,每10公斤鱼用药0.4克,2—6天用量减半。   2、肠炎病:本病主要发生于草鱼和青鱼,常发生于4—10月。症状表现为肛门红肿,病情严重的鳍基充血,鳍条裂开,腹部现红斑;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管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有乳黄色粘液或血脓。   防治:①注射疫苗或。②投喂磺胺脒药物饲料,每50公斤鱼用磺胺脒5克,第2—6天用量减半,每天喂1次。③大蒜头,每50公斤鱼用0.5公斤(加入少量盐)拌精料投喂3天。④每50公斤鱼用大黄0.25公斤,切碎后加氨水2.5公斤浸泡30分钟后加水拌匀浸精饲料投喂。   3、赤皮病:本病主要发生于草鱼和青鱼,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症见鱼体两侧及腹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鳍基充血,鳍条裂开,末端腐烂。   防治:①注射疫苗。②每50公斤吃食性鱼类口服磺胺噻唑5克(做成药物饲料投喂),第2—6天药量减半。③按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塘泼施。④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加食盐2.5公斤全塘泼洒,7天一次,连用3次。   4、草鱼出血病:主要发生于4—10月份。病鱼口腔、鳃盖、身体两侧肌肉、鳍的基部,特别是臀鳍基部都充血。剥除皮肤时,肌肉显示出点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鲜红。鳃部出现“白鳃”。常见肠道充血,但无腐烂状。表现为三种类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型”、肠炎型。   防治;①注射出血病疫苗或土法疫苗。②采用适当稀养,搭配混养或养双季鱼种的办法,可减少发病。   5、水霉病:本病常见于春夏之间和秋冬之间,水温在15—20℃时最易发病,各类养殖鱼类均可发生。体表菌丝大量繁殖时,体表病灶部如白色棉絮状,寄生部位有充血和腐烂现象,体表多粘液。   防治:①操作时应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注意合理密养,勿使越冬密度过高。②鱼塘用生石灰清塘,也可用每方水体用2—3克五倍子煎水全塘泼施。③用抗霉宁浸洗病鱼1小时,效果良好。每亩水面,水深1米时,可用2.5—5公斤菖蒲捣汁,加入0.5—1千克食盐,再加入2—5千克人尿,混合后全塘泼施。   6、鳃霉病:主要发生于鳙、鲢、鲮鱼种。常见于5—10月。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出血现象,形成红白相嵌的症状;常出现爆发性急性死亡。   防治:①控制施肥量,适时加注新水。②按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铜0.7克全塘泼施洒。③将病鱼移入水质较瘦的池中,病可停止。④发病时每亩用艾叶2.5公斤,菖蒲1.5公斤煎水10公斤,兑水全塘泼施,连用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