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母猪产死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母猪产死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母猪死胎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如公母猪有染色体畸变、或父母本双方或一方有遗传缺陷,或公母猪间有高度近亲关系。办法:防止近亲繁殖;淘汰有遗传缺陷的母猪;掉换与配公猪。

2、营养因素。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科学合理地供给母猪日粮,可使其保持良好的体况。妊娠期缺乏维生素A,D,E,C,B2,叶酸,胎儿可能生下后发生死亡;缺乏钙、磷、铁、锌、铜、锰、硒、铬、碘等,特别是缺乏铁时,猪产死胎增多;妊娠前期喂能量过多,子宫周围脂肪沉积过多,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胎儿死亡。如供给过量的或不足量的蛋白质或过低过高的能量供应,可影响母猪的体况。当母猪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少于9毫克时,便会生出较多的死子;母猪过肥、过瘦可导致胎儿排出缓慢,造成胎盘中氧的供应中断,引起胎儿窒息死亡和不可逆的脑损伤。
  
3、年龄因素。一般3~6胎次的母猪生产性能较好,死胎差异不显著,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各种性能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初配年龄也可影响胎儿的存活,另外种母猪的初配时间应为7~8月龄,体重110~120公斤,第三个发情期为宜。过早配种时,由于母猪本身发育未成熟,导致受胎率低,易引起流产、难产、死胎多。并且母猪体能损耗大,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及使用年限。措施:及时淘汰超龄和有生育缺陷母猪,维持群体生产能力的最大化;保证初配年龄的科学化。

4、管理不善。如对怀孕母猪没有采取分圈饲养,从而导致猪群在圈内相互挤压,外界惊吓或人为鞭打和追赶等外界打击,使胎儿中途发育受伤受压而死亡。

5疾病因素。

1.猪细小病毒: 2.猪伪狂犬病 3.肠内病毒病: 4.乙型脑炎: 5.蓝耳病: 6. 弓形体病

二、防止措施

  1、适时配种。母猪配种必须要达到体成熟后方能进行,母猪早熟品种一般需要8—9月龄,体重应达到60千克以上时方可进行初配;培育品种及杂种母猪应在9—10月龄,体重应达到80—90千克。

  2、搞好猪的卫生防疫。定期做好疫苗免疫,对猪舍、饲槽、用具应当进行定期消毒,公母猪进行配种时,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冲洗阴茎和外阴部,以防在交配时发生相互感染。在防疫注射时,如因母猪临产、刚产或患病等原因而没有注射的,以后一定要采取及时补针,切实做到头头注射、只只免疫,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在注射疫苗时,添加1%的奥得曼1号 可以有效的增强抗体水平和减少保护抗体产生时间,极大的保护猪群健康。

  3、日粮原料搭配要多样化。对怀孕母猪日粮的配制,一定要特别注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充分供给。如以玉米、大麦、糠麸为主的日粮,应当注意添加豆饼和鱼粉,其添加量一般占5%—7%,碳酸钙为1.5%,食盐0.5%,另加适量的硫酸锌或硫酸铜;日粮中的粗蛋白,其含量则不能少于14%。此外,还要注意添喂青饲料,一般要求精、青比例以1:1—1.5为宜。

4、加强饲养管理
繁殖母猪膘情要保持中等水平,防止过瘦或过肥,不能给母猪饲喂霉变饲料,并且要营养均衡。在怀孕后期母猪料中添加1%的牲命1号,可增加母猪营养,促进胎儿发育,同时添加0.25%的奥得曼A ,可增强母猪自身的抵抗力,减少感染重大传染病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