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难于做到通过检测患病鱼体的各项生理指标而对鱼类疾病进行诊断,大多只能通过病鱼的症状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作出确诊。大致可以根据以下几条原则进行鱼病的诊断:
1.判断是否由于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有些鱼类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并非是由于传染性或者寄生性病原体引起的,可能是由于水体中溶氧量低导致的鱼体缺氧、各种有毒物质导致的鱼体中毒等。这些非病原体导致的鱼体不正常或者死亡现象,通常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症状:
(1)因为饲养在同一水体的鱼类受到来自环境的应激性刺激是大致相同的,鱼体对相同应激性因子的反应也是相同的,因此,鱼体表现出的症状比较相似,病理发展进程也比较一致。
(2)某些有毒物质引起鱼类的慢性中毒外,非病原体引起的鱼类疾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鱼类失常甚至死亡。
(3)查明患病原因后,立即采取适当措施,症状可能很快消除,通常都不需要进行长时间治疗。
2.依据疾病发生的季节 因为各种病原体的繁殖和生长均需要适宜的温度,而饲养水温的变化与季节有关。所以,鱼类疾病的发生大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适宜于低温条件下繁殖与生长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冬季,而适宜于较高水温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夏季。
3.依据患病鱼体的外部症状和游动状况 虽然多种传染性疾病均可以导致鱼类出现相似的外部症状,但是,不同疾病的症状也具有不同之处,而且患有不同疾病的鱼类也可能表现出特有的游泳状态。如鳃部患病的鱼类一般均会出现浮头的现象,而当鱼体上有寄生虫寄生时,就会出现鱼体挤擦和时而狂游的现象。
4.依据鱼类的种类和发育阶段 因为各种病原体对所寄生的对象具有选择性,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鱼类由于其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体内化学物质的组成等均有所不同,对不同病原体的感受性也不一样。所以,鲫或者鲤的有些常见疾病,就不会在冷水鱼的饲养过程中发生,有些疾病在幼鱼中容易发生,而在成鱼阶段就不会出现了。
5.依据疾病发生的地区特征 由于不同地区的水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微生态环境均有所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病原区系也有所不同。对于某一地区特定的饲养条件而言,经常流行的疾病种类并不多,甚至只有1—2种,如果是当地从未发现过的疾病,患病鱼也不是从外地引进的话,一般都可以不加考虑。
上一篇: 桃树冬剪早还是晚点好?
下一篇: 白芷的药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