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果类蔬菜育苗期病害经常发生,主要为猝倒病和立枯病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灰霉病等,要注意防治。具体防治方法为:
1、加强苗床管理。苗床土以松散肥沃为好,用无病新土或2-3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园地作苗床,基肥必须经过腐熟,如果老苗床必须连续使用,应更新床土。苗床土壤湿润而不存水,看苗适时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
2、提倡营养钵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或育苗盘育苗,便于土壤消毒,病根据不用作物的适应性调配营养土,促进幼苗根系发育,培育无病壮苗。
3、种子处理。选用抗病品种,播前晒种,采用包衣种子或用杀菌剂拌种。
4、土壤处理。苗床土用福美双、五氯硝基苯或拌种双等药剂处理,杜绝土壤带菌,并有效保护种子。
5、喷施肥料提高抗病性。苗期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0.05~0.1%氯化钙等提高抗病力。
6、药剂防治。发现幼苗猝倒病病株及时拔除,发病初期喷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或70%敌克松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1000倍液,7-10天一次,连喷2-3次。
1、猝倒病
播种至2叶期均会发生,发病高峰期在抽第1真叶至1叶1心期,发病幼苗出现成急性倒伏,是猝倒病的主要特症。幼苗出土前,染病引起烂种,出苗后发病,茎基部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绕茎1周,后变软,表皮脱落,病部缢缩,茎呈线状。该病发病迅速,病斑上部未及表现症状便折倒。幼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时发病多,大苗发病少。湿度大时病部或其周围的土壤表面会长出白色棉絮状霉。由腐霉菌等真菌侵染引起。
2、立枯病
与猝倒病相似,但症状不一样,立枯病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能为害大苗。刚出土幼苗可受害,尤以幼苗中后期发病重,病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凹陷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展至环茎1周。幼苗白天萎蔫,早晚可恢复,致使幼苗茎基部收缩,地上部茎叶萎蔫枯死,和猝倒病区别是病苗直立不倒伏,如拔起病苗,有时病部可见到轮纹或淡褐色蛛丝状霉。病部不长明显的白色菌丝,可与猝倒病区分
上一篇: 蛇瓜怎样采收和留种?
下一篇: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