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在3~6月、9~12月,发生尤为严重,成虫多在芽、嫩叶和嫩枝上产卵,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大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以免虫源周而复始,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 小菜蛾有趋光性,在虫发生期,可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以减少虫源。
3、药剂防治 灭幼脲700倍液、25%快杀灵2000倍液,24%万灵1000倍液、5%卡死克2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交替使用或混合配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成虫多在芽、嫩叶和嫩枝上产卵。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
2龄后便隐藏在叶背危害,造成菜叶缺刻;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影响结实。
1、做好栽培管理,提高蔬菜抗逆力,破坏小菜蛾成虫蜜源。选择抗(耐)虫品种,如台湾夏光甘蓝、京丰1号甘蓝、台湾台丰西兰花、马拉松西兰花、台湾庆农松花、丰田松花、漳州竹芥菜、天津苤菜、韩国春白玉萝卜等;合理施肥,重施有机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蔬菜抗逆力;及时清理菜地杂草,破坏小菜蛾成虫食物来源。
2、避开发生高峰期种植,减少虫害。提早或推迟种植,使易受虫害的苗期避开小菜蛾为害高峰期。如3~4月、11~12月,田间种植葱、蒜和瓜类,没有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再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基本就没有出现小菜蛾为害了。
3、实行轮作间作,破坏小菜蛾食物链。实行十字花科蔬菜与瓜、茄果、葱蒜等类蔬菜轮作技术,同时几种不同类的蔬菜又进行间作套种。可用甘蓝、芹菜、白菜、青葱、大蒜、韭菜、番茄、辣椒等多种蔬菜间作套种,轮作间作片的十字花科蔬菜只需苗期防治小菜蛾,中、后期一般不必防治。
4、科学使用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农民朋友由于对农药使用过于单一,用量大,导致小菜蛾抗药性急剧增强。在福州地区,小菜蛾已对阿维菌素产生较强的抗性,应避免或减少使用。现阶段,可用菊酯类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用,如20%氰戊菊酯和50%辛硫磷按3∶1混配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和2%杀灭威按1∶1混配使用,可提高防效且成本大幅度降低。此外,也应讲究用药时间,每年3月份和9月份,小菜蛾刚刚经历冷冬和酷暑,体质较弱,这时候如果适当的加大药量,那么整年的虫口数量就会显著降低。
5、性诱防治。每亩设置8~10个小菜蛾性诱芯诱盆,每个生长季放1~2次诱芯,可诱到大量小菜蛾成虫,有效地降低其虫口数。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在3~6月、9~12月,发生尤为严重,成虫多在芽、嫩叶和嫩枝上产卵,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大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以免虫源周而复始,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 小菜蛾有趋光性,在虫发生期,可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以减少虫源。
3、药剂防治 灭幼脲700倍液、25%快杀灵2000倍液,24%万灵1000倍液、5%卡死克2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交替使用或混合配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上一篇: 缺氮时作物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 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化学防治技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