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其他豆类 > 大豆落花什么原因? 其他豆类

大豆落花什么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大豆叶片有些发黄,花都落了,什么原因?

一、大豆落花落荚的主要原因  

1、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施用量适合,能促进大豆根瘤菌的发育,增加单株固氮量,对提高大豆产量是有益的。如果盲目过量施用氮肥,不仅抑制固氮作用,而且往往造成大豆营养过度,植株徒长,郁闭和倒伏,致使花荚脱落。  

2、通风透光不良。由于栽植密度过大,栽植技术不良,引起徒长,过早封行,植株下部光照条件恶化,致使叶片黄化脱落,营养制造和积累少,造成花荚脱落;  

3、水分供应不合理。大豆花荚期水份过少,植株萎蔫,对土壤养分吸收降低,水分、养分代谢失衡造成花荚大量脱落。但水分过大,使地温降低,湿度增大,田间荫蔽,光和作用减弱,影响有机养分的合成和运输,花荚脱落增多;  

4、病虫危害。花荚期遭受紫斑病和豆荚螟的危害,也会引起落花落荚。  

二、预防措施  

1、合理追肥:在大豆刚开花时,对土壤瘠薄豆苗生长瘦弱的,每公顷追硫酸铵112.5-113公斤,可起到增花保荚作用;基肥苗期充足。以防徒长,豆苗生长正常的不必追施氮肥,可施用磷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根瘤多,荚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正常进行,加速花荚粒的正常发育,在开花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35-3.2公斤加水780-90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协调植株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获得大豆高产的中心环节。合理密植能使单位面积上的群体充分发育,达到对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的最高程度,由于单位面积内荚数、粒数和粒重的增加,而获得高产。具体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利条件、品种特性而定。  

3、及时抗旱排涝:花荚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和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如遇天气干旱,应采取勤灌细灌的办法,一般要灌水2-3次;每5-7天浇灌二次。水淹到植株的某一部位,这一部位的腋芽就不能分枝和结荚,即使已开的花荚,也容易掉落,大豆耐涝性差,被水淹没过顶,即死亡。因此,要及时排涝,防止田间积水。  

4、预防病虫害。大豆花荚期主要有豆荚螟、灰斑病,蚜虫等病虫害,必须勤查勤防,把病虫害降到最低。  

此外,选用高产优质多花多荚良种,提高整地质量,合理喷施生长激素等都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和保花护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