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高产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需求量确定根层土壤氮素供应强度的目标值;
(2)根层土壤深度随作物生育进程中根系吸收层次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施肥调控措施的影响;
(3)通过土壤和植株速测技术对根层土壤氮素供应强度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4)通过外部的氮肥投入将根层土壤的氮素供应强度始终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此实现土壤、环境氮素供应和氮肥投入与作物氮素吸收在时间上的同步和空间上的耦合,最大限度地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上一篇: 农作物秸秆利用的好处有哪些?
下一篇: 怎样防治棉苗烂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