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母猪预产期的管理?

母猪预产期的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母猪分娩前的准备:上产床之前要对母猪身体进行清洗,并用含碘或酸的消毒剂对外阴部进行消毒。
2.母猪分娩征兆:母猪临产会烦躁不安,采食量下降,尿道口会流出血红色的粘液,最后一排乳头分泌乳液。
3.对于分娩小猪间隔时间比较长的母猪,产下一头小猪后,即可注射宫缩素,一次20-30单位,宫缩素的用量要严格控制。初产母猪及胎龄超过6的母猪最好不要用,子宫收缩剧烈,可能会引起老龄母猪子宫脱出。
4.母猪分娩以后的保健以消炎为主,可以使用青霉素、头孢之类药,一天2次,连续3天,第4天肌注土霉素,尤其人工助产的母猪,产后要消炎,防止子宫炎症。
5.母猪免疫选择在产后25天以后做。母猪分娩后10天,是恢复体力期,也是产奶初期,15-20天是产奶高峰期,所以产奶前期及高峰期不建议做。
6.哺乳期母猪自由采食,采用专用饲料。饲喂哺乳母猪不局限于每天几顿,时间可以选择早5点,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8点,每天根据自己的条件喂3-6顿,要想方设法地让母猪多吃。哺乳期母猪料一吨饲料添加豆油及进口鱼粉各20公斤,豆油可以提高产奶量,鱼粉促使断奶母猪正常发情。
7.母猪断奶。中小型猪场建议在35天左右断奶,母猪分娩以后需要时间恢复,哺乳期的母猪料营养高,有利于母猪产后恢复,同时能提高仔猪体重及断奶成活率。

1.母猪分娩前的准备:上产床之前要对母猪身体进行清洗,并用含碘或酸的消毒剂 对外阴部进行消毒。

  2.母猪分娩征兆:母猪临产会烦躁不安,采食量下降,尿道口会流出血红色的粘液,最后一排乳头分泌乳液。

  3.对于分娩小猪间隔时间比较长的母猪,产下一头小猪后,即可注射宫缩素,一次20-30单位,宫缩素的用量要严格控制。初产母猪及胎龄超过6的母猪最好不要用,子宫收缩剧烈,可能会引起老龄母猪子宫脱出。

  4.母猪分娩以后保健已消炎为主,可以使用青霉素、头孢之类药,一天2次,连续3天,第4天肌注土霉素,尤其人工助产的母猪,产后要消炎,防止子宫炎症。

  5.母猪免疫选择在产后25天以后做。 母猪分娩后10天,是恢复体力期,也是产奶初期,15-20天是产奶高峰期,所以产奶前期及高峰期不建议做。

  6.哺乳期母猪自由采食,采用专用饲料。饲喂喂哺乳母猪不局限于每天几顿, 现在天气炎热,时间可以选择早5点,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8点,每天根据自己的条件喂3-6顿,要想方设法的让母猪多吃。哺乳期母猪料一吨饲料添加豆油及进口鱼粉各40斤,豆油可以提高产奶量,鱼粉促使断奶母猪正常发情。

  7.母猪断奶。中小型猪场建议在35天左右断奶,母猪分娩以后需要时间恢复, 哺乳期的母猪料营养高,有利于母猪产后恢复,同时能提高仔猪体重及断奶成活率。

 产房环境

  母猪临产前7天~10天,应着手准备产房。产房要求干燥(相对湿度60%~75%)、保温(产房温度15℃~20℃),光照充足,空气清新。若湿度大,可排风;若寒冷,可防风保暖。

  必备用品与检查

  保温箱(灯、伞)、水盆、水桶、消过毒的毛巾(一为接产人员擦手用,二为擦拭仔猪用)、钳子、剪刀、棉球、注射器、5%碘酊、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消毒剪断脐带)、消毒液、碘酒、抗菌素、催产素、疫苗、产后保健药品、凡士林(难产助产时用)、称量秤、耳号钳和分娩记录卡等,要提前备足备齐。检查饮水器有无漏水和压力状况;检查产房的漏粪地板有无破损;检查保温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等。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准确推算预产期

  要根据母猪床头卡的胎次、配种记录推算预产期。也可根据配种记录对妊娠母猪逐头推算出预产期,方法主要用“三、三、三”法推算,即3个月(30×3=90天)加上3周(7×3=21天)再加上3天。观察分娩征兆

  临产前的母猪会发生诸多变化,可根据这些变化规律来指导生产。

  一般母猪临产前会出现一些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反应。首先看外形:从侧面看,腹大而垂,乳房发亮,乳头基部粗短,尖部外扩张;从正后面看,行走扭动、小心翼翼,最后一对乳头紧挨着后腿且呈“八字形”挂在两后腿间,多数母猪轻轻挤压可见少量乳汁。通常初乳在产前几个小时就开始分泌,个别产后分泌,还有极个别的上述变化不明显,要综合做出判断。

  其次看母猪外阴部:阴户松弛红肿,尾根两侧开始凹陷,母猪表现出站卧不安,时起时卧,闹圈。一般出现这种现象后6小时~12小时产仔。

  第三要看产前症状:极度不安,立卧不定,乳房膨胀,四处乱撞,乳头出水,四肢平直,阵缩有序,努责加剧,呼吸急促,阴部流水。

  母猪产房护理

  结合日常管理,查阅配种日志,及时做好产前的各项准备。通常在临产前的7天左右,可使母猪进入到产房,让母猪对其生产的环境及早熟悉,经过几天的适应后,母猪在生产中才不会影响心情和泌乳。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要根据天气情况,夏季用凉水,冬季、秋季和春季用温水刷拭全身,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剂如百菌清进行体表消毒,用毛巾擦去体表的水分后,清除猪体表尤其是乳房、阴户周围的污物,有条件的猪场可给母猪淋浴。母猪转栏通常是在早晨空腹时,慢慢将临产母猪哄赶至产床前,让猪自己主动地走向产床,切不可急躁。母猪进到产房后,要及早补料,尽早适应产房环境。同时注意进入产房的母猪,要按照预产期依次排序,以便管理。

1.母猪分娩前的准备:上产床之前要对母猪身体进行清洗,并用含碘或酸的消毒剂对外阴部进行消毒。
2.母猪分娩征兆:母猪临产会烦躁不安,采食量下降,尿道口会流出血红色的粘液,最后一排乳头分泌乳液。
3.对于分娩小猪间隔时间比较长的母猪,产下一头小猪后,即可注射宫缩素,一次20-30单位,宫缩素的用量要严格控制。初产母猪及胎龄超过6的母猪最好不要用,子宫收缩剧烈,可能会引起老龄母猪子宫脱出。
4.母猪分娩以后的保健以消炎为主,可以使用青霉素、头孢之类药,一天2次,连续3天,第4天肌注土霉素,尤其人工助产的母猪,产后要消炎,防止子宫炎症。
5.母猪免疫选择在产后25天以后做。母猪分娩后10天,是恢复体力期,也是产奶初期,15-20天是产奶高峰期,所以产奶前期及高峰期不建议做。
6.哺乳期母猪自由采食,采用专用饲料。饲喂哺乳母猪不局限于每天几顿,时间可以选择早5点,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8点,每天根据自己的条件喂3-6顿,要想方设法地让母猪多吃。哺乳期母猪料一吨饲料添加豆油及进口鱼粉各20公斤,豆油可以提高产奶量,鱼粉促使断奶母猪正常发情。
7.母猪断奶。中小型猪场建议在35天左右断奶,母猪分娩以后需要时间恢复,哺乳期的母猪料营养高,有利于母猪产后恢复,同时能提高仔猪体重及断奶成活率。

产房环境

  母猪临产前7天~10天,应着手准备产房。产房要求干燥(相对湿度60%~75%)、保温(产房温度15℃~20℃),光照充足,空气清新。若湿度大,可排风;若寒冷,可防风保暖。

  必备用品与检查

  保温箱(灯、伞)、水盆、水桶、消过毒的毛巾(一为接产人员擦手用,二为擦拭仔猪用)、钳子、剪刀、棉球、注射器、5%碘酊、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消毒剪断脐带)、消毒液、碘酒、抗菌素、催产素、疫苗、产后保健药品、凡士林(难产助产时用)、称量秤、耳号钳和分娩记录卡等,要提前备足备齐。检查饮水器有无漏水和压力状况;检查产房的漏粪地板有无破损;检查保温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等。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准确推算预产期

  要根据母猪床头卡的胎次、配种记录推算预产期。也可根据配种记录对妊娠母猪逐头推算出预产期,方法主要用“三、三、三”法推算,即3个月(30×3=90天)加上3周(7×3=21天)再加上3天。观察分娩征兆

  临产前的母猪会发生诸多变化,可根据这些变化规律来指导生产。

  一般母猪临产前会出现一些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反应。首先看外形:从侧面看,腹大而垂,乳房发亮,乳头基部粗短,尖部外扩张;从正后面看,行走扭动、小心翼翼,最后一对乳头紧挨着后腿且呈“八字形”挂在两后腿间,多数母猪轻轻挤压可见少量乳汁。通常初乳在产前几个小时就开始分泌,个别产后分泌,还有极个别的上述变化不明显,要综合做出判断。

  其次看母猪外阴部:阴户松弛红肿,尾根两侧开始凹陷,母猪表现出站卧不安,时起时卧,闹圈。一般出现这种现象后6小时~12小时产仔。

  第三要看产前症状:极度不安,立卧不定,乳房膨胀,四处乱撞,乳头出水,四肢平直,阵缩有序,努责加剧,呼吸急促,阴部流水。

  母猪产房护理

  结合日常管理,查阅配种日志,及时做好产前的各项准备。通常在临产前的7天左右,可使母猪进入到产房,让母猪对其生产的环境及早熟悉,经过几天的适应后,母猪在生产中才不会影响心情和泌乳。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要根据天气情况,夏季用凉水,冬季、秋季和春季用温水刷拭全身,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剂如百菌清进行体表消毒,用毛巾擦去体表的水分后,清除猪体表尤其是乳房、阴户周围的污物,有条件的猪场可给母猪淋浴。母猪转栏通常是在早晨空腹时,慢慢将临产母猪哄赶至产床前,让猪自己主动地走向产床,切不可急躁。母猪进到产房后,要及早补料,尽早适应产房环境。同时注意进入产房的母猪,要按照预产期依次排序,以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