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苗期发病少,成株多在座果后开始出现症状,以结果初期发病最盛。多由植株下、中部开始出现症状而后向上或从一边全株发展。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褪绿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片变黄,早期病叶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最后干枯脱落。劈开病根、茎、分枝及叶柄等部位,可见其维管束变黑褐色。茄子枯萎病:多发生在成株期,在温度达25-28℃土壤潮湿时,极利于发病,病株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症多表现在一、二层分枝上,有时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如常。病情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横切病茎、病部维管束呈黑褐色。 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苗床换新土,或用立康(70%恶霉福)药剂处理土壤,并进行种子消毒。 2、实行与非茄科蔬菜轮作3年。 3、加强早春防寒措施,高畦铺地膜,提高地温,开花结果期放风排湿,减少结露。 4、大田发生黄萎病、枯萎病、褐纹病等根部病害,可用立康兑水3000倍灌根。开花期和结果初期用福金、50%氯溴异氰脲酸等药蘸花、喷雾可防治绵疫病、褐纹病、病毒病、青枯病等。或用三氮唑900-1000倍液叶面喷施,7-10天一次,连续2-3次防治病毒病。用50%嘧霉胺800-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灰霉病等。 5、对茄采收后摘除下部老叶、黄叶,加强通风透光。天幕适当晚撤除,使其发挥避雨防病作用。 6、收获完后立即拔秧清理,携出田外晒干后烧毁。土地深翻后灌大水,铺地膜以提高地温,消灭或减少菌源。
上一篇: 番茄转色期怎样科学管理?
下一篇: 春兰花几天浇一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