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拟除虫菊酯危害特性? 其他

拟除虫菊酯危害特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由人工合成的一类杀虫剂,有效成分是天然菊素。由于其杀虫谱广,效果好、低残留,无蓄积作用等优点,近30年来应用日益普遍。除防治农业害虫外,并在防治蔬菜、果树害虫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对蚊、蟑螂、头虱等害虫,亦有相当满意的灭杀效果由于其使用面积大,应用范围广、数量大,接触人群多,所以中毒病例屡有发生。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对昆虫的毒性比寓于哺乳类动物高,有触杀和胃杀作用。主要用于杀灭棉花、蔬菜、果树、茶叶等农作物上的害虫,是一种光谱高效的杀虫剂。
中毒症状
  生产性中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中毒后2—6h发病,口服中毒发病较快,可在10—30min内出现中毒症状。
  一、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流涎、多汗,食欲不振和瞳孔缩小。
  二、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尚有肌纤维颤动。
  三、重度中毒可有昏迷、肺水肿、呼吸衰竭,心肌损害和肝、肾功能损害,一次接触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中毒后,血胆碱酯酶活力在15min下降多最低水平,30—40min后已可恢复到50%—60%,60—120min后胆碱酯酶基本恢复正常,随着胆碱酯酶活力的恢复,临床症状逐渐好转和消失,反复接触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血胆碱酯酶可抑制到50%,而临床可无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