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大斑病
1 选用抗病良种;
2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3 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1.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1311、自330等。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
3.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三、玉米圆斑病
1.加强检疫 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发病严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
2.药剂防治 可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一般连喷2次,间隔7-10天。
四、玉米褐斑病
1.农业措施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深翻土壤,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湿度。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及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以提高抗病力。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
2.药剂防治 以苯来特和氧基萎锈灵防效好,每亩用药100克加水50千克叶面喷雾。
五、玉米纹枯病
1.种植抗病品种 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好,发病轻。
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力。在发病初期,剥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叶鞘,可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茎叶喷雾。
六、玉米锈病
1.选用抗病杂交品种;
2.合理施肥,施用磷钾肥;
3.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重时隔15天再喷1次。
七、玉米黑粉病
(1)种植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
(2)消灭侵染菌源 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作堆肥时需经腐熟,并及时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
(3)改进栽培措施 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玉米螟,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为害。
八、玉米丝黑穗病
(1)选用品种 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
(2)拔除病株 发现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
(3)农业措施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秸秆肥要充分堆沤发酵。深翻土壤,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4)药剂拌种 选用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
九、玉米茎腐病
(1)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自交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2)实行轮作 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残体,秸秆充分发酵后再施用等,以减少土壤茵源。
十、玉米干腐病
(1)农业措施 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3年轮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等,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
(2)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上一篇: 生菜栽培技术
下一篇: 怎样建造小拱棚?中拱棚与小拱棚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