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油菜地如何正确使用除草剂? 其他经作

油菜地如何正确使用除草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目前油菜生产上适用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土壤封闭处理的有乙草胺、异恶草松(广灭灵)、敌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精都尔)等;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有烯草酮、精喹禾灵(精禾草克)、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精恶唑禾草灵(威霸、骠马)、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异丙酯草醚(对部分阔叶杂草也有效)等;主要用于茎叶处理防除阔叶杂草的有草除灵(高特克、好实多)、胺苯磺隆、二氯吡啶酸(毕克草2号、龙拳)等。这些除草剂均可以在甘蓝型油菜上使用,严格按有关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上述除草剂中,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土壤封闭处理剂以及烯草酮、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恶唑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等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在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田正常使用一般是安全的。其他除草剂,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对它们的耐药性一般较差,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其中有些除草剂完全不能使用。

油菜田化学除草,是当前大力推广的油菜简化节本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油菜田除草剂选用或使用不当,就容易造成药害。现将易对油菜造成药害的几种除草剂介绍如下:
1、.二甲四氯钠:二甲四氯钠为苯氧乙酸类选择性激素型除草剂,药物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敏感植物受药后会出现激素型中毒症状。该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活性可保持3-4个月,油菜、大豆、棉花等阔叶类作物对二甲四氯钠很敏感。因此,油菜等敏感作物在播种或移栽前都不可使用二甲四氯钠化除,否则会导致油菜叶片卷缩,叶柄、茎秆扭曲,根尖膨大,叶片退绿黄化、僵硬发脆,最终干枯死亡。因此,凡是在油菜移栽前使用过二甲四氯钠除草剂的地块,均不能栽种油菜等敏感作物。
2、.灭草松:灭草松又名排草丹、苯达松、百草克,是触杀型具选择性的苗后除草剂。用灭草松或其复配剂防除油菜田杂草极不安全。据资料介绍,喷特(40克/升喹禾糖脂乳油,与油菜田常用除草剂精喹禾灵类似,适用于防除油菜田禾本科杂草,对油菜安全)及其与苯达松(48%灭草松水剂)的混配剂用于油菜田,在油菜9叶1心、看麦娘3-4叶期,分别每667平方米(1亩)用喷特60毫升、喷特40毫升加苯达松200毫升,均加水50公斤喷雾。药后5天、15天、30天、45天观察药害情况,单独喷施喷特的均没有发生药害症状,而喷特与苯达松混用的处理均发生了严重的药害,药后5天油菜叶全部变黄,药后7天油菜除心叶仍为黄色外,其余叶片大半枯死,药后15天,全株枯死。因此,灭草松不能在油菜田施用。
3、 广灭灵:又名为异恶草松。在使用时,如667平方米用36%广灭灵微乳剂26~33毫升加水50公斤,对土壤喷雾封闭除草,药后10天移栽油菜,则在移栽后4~7天出现药害症状。油菜心叶或幼嫩叶片出现黄色、白色等白黄化现象,移栽后10~20天达到白化高峰,1个月后长出的新叶转为正常的绿色,至春后抽薹期白化症状基本消失,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少数白化严重的药害株在栽后30天死亡。
4、草长灭:又名为双酰草胺。用于油菜除草药害发展比较缓慢,一般在施药后20天开始表现症状,用药后45~60天达症状表现高峰。成龄叶鲜黄色,重症株则全株发黄,心叶和幼叶多呈黄色,并伴有畸形,如叶片边缘向上翻、叶脉间的叶网隆起、表面粗糙等。每667平方米用70%草长灭可湿性粉剂300克,用药后45天药害株率达12%。药害症状随用药量的提高而加重,绝大多数重症株于春季返青期死亡,干旱天气会加重药害。
5、乙草胺:一般情况下,油菜田使用乙草胺比较安全,但遇上用药后雨水过多、田块多处积水状态,而地下水位又高的油菜田,则易产生药害。尤其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直播油菜田,每667平方米用50%乙草胺乳油80毫升(常规用量),油菜即会出现药害症状,死苗率在16.6%左右。一般在药后50天表现明显症状,植株矮小,叶片变紫色并呈匙状。严重药害株在用药后60~70天死亡。  

一、慎选药剂品种 除草剂品种选用不当极易造成药害。
①选用不当对当季作物产生药害。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江汉平原推广使用金星(主要成分为胺苯磺隆)除草剂防除油菜田杂草,导致部分油菜叶片发黄,心叶腐烂,甚至死亡。
②选用不当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由于大量使用除草剂,除草剂残留问题突出,残留在土壤中的除草剂对后茬作物影响很大。目前,部分地方水稻出现僵苗、移栽后返青慢、迟苗不发、秧苗枯死、死苗现象时有发生,并造成后期穗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对后茬种植的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农业部门对甲磺隆、氯磺隆实行禁用已久,但因其活性高、价格便宜,少数农户仍习惯用甲磺隆防除田埂杂草。由于雨水冲刷淋失,游离到田埂周边的残留物易对油菜产生药害,常出现油菜叶片发黄、植株矮小、开花迟缓等药害症状。
二、选择用药适期
①抓住晴暖天气用药。为确保作物安全生长和除草剂药效的充分发挥,要避免在冷空气阶段用药。对除草剂而言,气温高作用快,气温低作用慢。施除草剂后即遇不良气候易造成药害。油菜移栽前后施乙草胺等除草剂后遇低温、多湿(3~4天内遇中等以上降雨)、田间长期积水或药量过多情况下易受药害。受害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叶皱缩、不发根、根腐烂,气温升高后可逐渐恢复正常。在用药时要注意气温变化,要求在“寒尾暖头”时用药,不宜在“暖尾寒头”用药。
②抓住适宜草龄用药。冬前用药,应在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即2~3叶期)、阔叶杂草在二轮叶时(11月下旬~12月上旬)应用效果最佳。用药太迟,草龄偏大,气温逐渐下降,防除效果相对较差。不要在油菜抽薹后使用除草剂,以免发生除草剂药害。
谨慎混用药剂 混配农药具有一药多治、减少用工的优点,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很多。将有些药剂进行混合施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的药剂进行混合施用往往会带来药害。除草剂混配不当很容易造成药害。有的会因油菜苗对除草剂的抗性降低而出现药害。有的因产生拮抗作用,不但化除效果下降,而且遇寒流易发生药害。多效唑能使油菜苗生长受抑、生理代谢能力减弱,若与除草剂混用,也易发生轻微药害。现阶段,农户不知道哪些药剂可以混用,哪些药剂不能混用,没有一个标准。因此在使用除草剂时不要随意与杀虫剂、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等混合使用,以免造成药害。
三、精准细致用药
①严格用药剂量。除草剂用量超标或配制浓度过高极易产生药害,一些除草剂使用过量还会对后茬作物造成药害。因此,药剂浓度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配制,切不可随意加大用量和提高浓度。配制药液时一定要采用二次稀释法,充分搅匀、不漏喷、不少喷、不重喷、不滴漏。
②注意用药量受土壤有机质影响而产生的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分为3%以下、3%~5%、5%~10%几个幅度,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除草剂用量应相应增加。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时,因用药量过大、除草效果不好,不宜施用。
③选择施药器械。选择合适药械,提高喷雾质量,减少药液飘移。
④仔细清洗药械。施药后用碱水反复清洗药械,以防下次使用时残留的药物伤害其他作物。
实施轮作除草 除草剂应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选择性,长期应用,会导致油菜田一些非主要类型杂草上升为优势杂草。如油菜田中的一些阔叶类杂草,采用化学药剂防除效果已不是很好。在生产实际中,可实行麦、油轮作和水、旱轮作,将稻-油耕作模式改变为稻-麦耕作模式,或实行水旱轮作,以减轻恶性杂草的发生,提高化学除草剂的针对性。
四、药害补救措施:农作物一旦遭受除草剂药害,应及时喷施奈安、解害灵、生物蛋白素、氨基酸营养液等,待苗情好转后,再酌情追施少量氮肥,以促进受害作物恢复生长,减少损失。

油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1)油菜播栽前消灭老草。
  在播种或移栽前5—7天,亩用20%百草枯水剂150—200毫升,或41%草甘磷水剂150—200毫升,或10%草甘磷水剂400—60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
  (2)杂草芽期封杀。
移栽油菜在移栽前或移栽后杂草出土前,直播油菜在播种复土后1—2天内,亩用50%乙草胺乳油70毫升,或90%乙草胺乳油30—40毫升;移栽油菜可在移栽前1—3天,亩用35%异松·乙草胺可湿性粉剂 50—7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在早晨或傍晚施药效果更好)。当土壤干燥时需适当加大兑水量,以提高对杂草的封杀效果。
  (3)茎叶处理。
  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4叶期,亩用5%精喹禾灵(精禾草克)乳油45—60毫升,或30%双草净乳油80—100毫升,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乳油25—3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可在杂草2—3叶期,油菜返青后,亩用50%草除灵(高特克)悬浮剂30—4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合重发油菜田,可选用草除灵与精喹禾灵复配的药剂进行防除。直播油菜掌握在秧苗4—6叶期、移栽油菜掌握在移栽后7—10天,杂草在2—4叶期时,亩用17.5%精喹·草除灵乳油 90—12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