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好引进鸭的质量关引进本场的雏鸭和种鸭必须来自健康和高产的种鸭群。同时为防止那些外表健康但感染过某些传染病的种鸭的引入,一般要隔离观察20天以上,确认没有疫病后再解除隔离。最好固定供应单位,互通疫情。有些疫病是通过种蛋传播的,所以在引进种蛋时,要调查了解,不要从有传染病流行的鸭场引进。?xml:namespace>
(2)合理的营养供给和体质锻炼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产阶段,饲喂相应水平的全价饲料,以保证鸭群的营养需要。如果不按科学方法配给饲料,鸭体会缺乏某些必需的营养元素,从而导致机体所需营养失衡、新陈代谢失调,影响鸭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当鸭体质减弱时也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饲喂方式不科学同样会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导致体质减弱、生长发育受阻。此外,应注意供给足够、清洁的饮水,注重鸭的体质锻炼,增加放牧时间或运动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应经常让鸭下水锻炼,以提高鸭的体质。
鸭群中总是强者争食力强,进食充足、发育快、体质好;弱者因进食不足,体质弱而易得病,因此应按体质强弱分群饲养。如发现与众不同的个体,应单独饲养并查明原因。
(3)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 按照鸭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饲养密度,尽量减少应激。鸭舍和环境要保持安静,工作.人员的动作要轻稳。
饲养管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随时注意笼架不要有尖刺、不能夹脚,垫料中不能有尖利的杂物,避免拥挤,防止互啄。尤其要注意对鸭舍及鸭场进行定期消毒,使鸭群有一个适宜、良好的生活环境。
(4)做好日常的观测工作应注意观察鸭群的动态,逐日观察记录鸭群的采食量和饮水表现(饲料和饮水的明显减少往往是发病的初期征兆),同时要慎重观察其粪便、精神、活动、呼吸等基本情况。特别要注意观察体质较好的鸭只,发现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羽毛松乱、翅膀下垂、闭眼缩颈、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粪便异常、呼吸困难、咳嗽等现象的鸭只,应隔离观察,查明原因。如确诊为传染病,要及时采取措施。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统计发病和死亡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上一篇: 萝卜根茎为什么会分叉?
下一篇: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有哪些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