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与调控
1.适宜原料的选择
断奶前后仔猪消化功能尚不健全,免疫力低,又受断奶应激的影响,在原料选择上应严格控制豆粕用量,较多使用能增强仔猪免疫力、易消化吸收的蛋白和能量源,如血浆蛋白、血球蛋白、肠膜蛋白、优质鱼粉、乳制品和酵母细胞壁等原料。研究表明,使用这些原料,加之以高营养浓度、高能量的科学配方,可以有效抑制腹泻,在断奶期继续保持高生长速度,提高断奶和保育期成活率。
断奶1周后,仔猪度过了最危险时期,但消化能力仍有限,仍处于娇嫩脆弱时期,因此应缓慢过渡。适宜的原料为易消化的乳糖、膨化大豆和促进消化的肠膜蛋白。
仔猪6周龄~7周龄以后,已度过了困难时期,主动免疫力提高,消化功能增强,基本上可以适用玉米—豆粕型日粮,不需要昂贵的血制品和乳制品。
2.采用科学的饲喂方式——“三阶段日粮饲喂法”
仔猪断奶前后的数周短暂时间内,对营养的要求急剧变化。依据仔猪生理变化的阶段性规律,贴近各阶段营养需要的变化。配制断奶及保育期仔猪料,实现以动物性蛋白饲料为主向玉米—豆粕型日粮的逐步过渡。实践证明,“三阶段饲喂法”是实现早期断奶的科学饲喂方式。
3.合理使用添加剂
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酶制剂、调味剂、抗生素、高铜、高锌、益生素等,可提高饲料采食量与消化率,降低断奶应激,提高仔猪健康水平,促进仔猪生长,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早期断奶的技术措施
4.1抓好妊娠、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以获得初生重、断奶重大,发育整齐的健康仔猪。
4.2选用适宜的饲料原料,科学配制高营养浓度、高消化率的日粮,以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4.3采用“三阶段日粮饲喂法”,饲料应少喂勤添,以保证饲料新鲜并减少浪费;换料应逐步进行。
4.4供给洁净充足的饮水。
4.5提早补料,科学补铁。
4.6创建科学的产仔房和保育舍,提供适宜于仔猪生长发育的舍内小气候环境。
4.7仔猪哺乳、保育期间原则上不分栏,但应将同窝内过强、过弱的个体剔除,集中饲养。
4.8全进全出,做好产仔房、保育舍的彻底空栏消毒,提倡SEW技术。
4.9科学的免疫、保健技术。
5早期断奶最佳断奶时间的确定
在生产实践中,确定仔猪早期断奶的具体时间可依据以下条件:①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技术与猪场管理水平;②仔猪保育舍的设备条件与环控能力;③猪群健康状况与疾病净化的需要。在条件成熟的猪场,可采用21日龄或28日龄断奶;条件较差的猪场可采用35日龄断奶;目前,一般猪场都具备了35日龄以前断奶的技术条件,不宜采用35日龄以后断奶。对某些重大传染病污染的猪场,根据疾病净化的需要,宜采用较早断奶。
总之,仔猪早期断奶,是一项效益明显,但技术性强的养猪技术,养猪场应创造条件,加强管理,实现仔猪的早期断奶。
上一篇: 适宜我国栽培的其它主要牧草?
下一篇: 副结核病主要发生于哪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