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 青枯病、根黑腐病、黑胫病
方案1:使用"青枯立克"600倍液进行定植穴灌,每亩用药量2斤/次,株用量500ml左右,连灌2-3次,间隔时间为7—10天。
方案2:将"青枯立克"按800倍液对往年发病区及病区外延3米的区域进行穴灌1次,其余600倍液对发病区穴灌,间隔7-10天,再进行一次全部穴灌,株用量500ml左右,每亩每次用药量视病区大小而定。病害初期、中期(初见病情,中午顶部叶片出现软化,轻度萎蔫,早晨、傍晚可恢复,根系末梢轻度病变)
方案2:将"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释,对发病区域及病区扩大3米的区域采用小区域漫灌,其余600倍液穴灌,间隔7-10天,再进行一次全部穴灌,株用量500ml左右,每亩用药2斤。
备注:此阶段采取"上喷下灌"的治疗方法,防治效果更佳,在上述方案灌根的同时,将青枯立克按300倍液稀释,喷施叶片和茎基部,间隔3—5天,连喷2次,每次每亩用药0.5斤。
番茄的病害及防治:
一、番茄花皮
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也叫筋腐病或条腐病或带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一是褐变型。幼果期开始发生,主要为害1~2穗果,在果实膨大期果面上出现局部褐变,果面不平,个别果实呈茶褐色变硬或出现坏死斑,剖开病果,可发现果皮里的维管束呈茶褐色条状坏死、果心变硬或果肉变褐,失去商品价值。
二是白变型。主要发生在绿熟果转红的时期,其病症是果实着色不均匀,轻的果形变化不大,重的靠近果柄的部位出现绿色突起状,变红的部位稍凹陷,明面红绿不均。
西红柿筋腐病一般在茎叶上看不出来,但剖开距根部70厘米处的茎部,可见茎的输导组织呈褐色病变,已遭破坏,导致果实出现上述病状,这是与病毒病不同的地方。
病因:由于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受害程度取决于品种(大果红番茄万达就不易感染)、日照时数、光照强弱以及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
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工夫,适当增加光照科学确定播种、定植期,采用配方施肥。已出现上述病状的可以喷多元素肥。
二、番茄果实空洞
番茄空洞果是指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有空洞的果实。尽管空洞果对番茄的产量影响不是很大,但会严重影响其商品性,降低经济效益,在生产中不能不引起重视。
番茄空洞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心室数目少的品种易发生。形成番茄空洞果的原因较多,如喷施激素时间不当、光照不足、结果盛期浇水不足、留果太多、营养物质供应不上等。各番茄品种的长势不一,应根据各品种的特性及时掐尖儿,使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发展。
三、番茄细菌斑点病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叶斑疹病。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为害特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为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
叶片感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
叶柄和茎干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杆变黑。
花蕾受害,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
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发生规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在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一、根腐病及其防治。常见西红柿根腐病有三种,即疫霉根腐病、腐霉根腐病、镰孢菌根腐病,均属于土传病害。这三种根腐病从症状上不容易区分。在苗期就会发生,成株期的症状表现如上所述,另外轻微的根腐病还表现为底部叶片逐渐黄化,新生毛细根很少,植株生长弱,易早衰,产量低。这种情况很容易诊断为缺素症。根腐病提前预防最为重要,当定植时,蘸盘(灌根)加喷窝(穴施)最为简便易行有效。当然,如果成株期发生了根腐病,叶片喷雾是不起作用的,建议用以上药剂灌根即可。 二、疫病及其防治。西红柿的疫病是一个统称,苗期疫病、猝倒病、晚疫病、疫霉根腐病均属于同源同宗,即由卵菌纲疫霉菌所引起的病害。都能由土壤和水流传播,均属于土传病害。由疫霉菌引起的病害有明显的特点,即传播快、危害重、局部腐烂。作为这一类的病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准备,防患于未然。应该从育苗时的浸种、育苗基质做起,从根本上杜绝以上病害的发生。如果采取上述蘸苗盘和喷穴窝的办法,起码可以确保盛果期以前这一类病害是不会发生的。 三、茎基腐病及其防治。西红柿茎基腐病和立枯病属于同一病原引起,即半知菌中的丝核菌,也就是说只要防治好立枯病,茎基腐病也是不会得的。茎基腐病的主要特征是,茎基部或根结出现褐色腐烂,严重时引起整株死亡。 四、根系受伤。生产上这一类的问题非常多,例如植株早衰、底部叶片黄化卷缩,长势弱,不发棵等。笔者认为属于这一类的问题,绝大多数归于根系受伤,如土壤盐渍化或自毒物质或肥害所致,缺肥缺素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根系发达,土肥良好,能发生黄叶和早衰现象吗?既然是根系、土壤有问题,就要通过灌根来解决。
1、番茄早、晚疫病:两种病均危害叶、茎、果。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从叶片中间开始发病,形成黑斑,茎上染病,多于分枝处;后者多于叶尖,叶缘发病,形成黑褐色病斑,向主茎蔓延。果实受害后均表现病斑凹陷。 2、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果实、叶片。花、叶片受害后腐烂、枯死,果实受害后果皮变白、软腐。 3、番茄枯萎病:植株受害后,下部叶片开始变黄,然后枯死,茎部维管束变褐。与青枯病不同之处在于青枯病发病初期,植株早晨可恢复正常。 (二)防治方法 (1)选抗病品种; (2)与非茄科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 (3)加强田间管理,在进行打杈、点花等农事操作时应注意从健株到病株,以免交叉感染。 (4)播种或移栽前进行药剂处理。 (5)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对于番茄早、晚疫病、枯萎病可用a、4%杀毒矾500-800倍;b、50%使百功1500倍;c、53%倍金雷多米尔或66.8%霉多克500-800
上一篇: 苹果树秋季修剪?
下一篇: 无花果的食用禁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