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瓜果园艺 > 其他瓜果 > 有机苹果的种植施肥技术有哪些? 其他瓜果

有机苹果的种植施肥技术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有机苹果生产的基本要求有机苹果是指根据国际有机农业标准进行生产、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水果 ,有机苹果生产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施肥、防病虫、控制杂草等管理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2 有机苹果栽培技术 2. 1 建园准备立地条件选择2. 2 建园前杂草管理建园前杂草比较容易管理。 2. 3 品种的选择 2. 4 苗木和定植 ( 1) 苗木应符合苹果苗木分级标准中的一级苗的要求。尽量采用无病毒苗, 矮化砧或矮化中间砧苗。 ( 2) 定植: 定植密度乔化砧园株距3~ 4 m # 5~ 6 m; 矮化砧园株行距1~ 1. 5 m # 3~ 4 m; 半矮化砧、矮化中间砧或短枝型, 株行距1. 5~ 2. 5 m # 4~ 4. 5 m。 3 有机苹果的修剪 有机苹果的修剪采用适当的夏季修剪技术, 调节果树的生长势力, 使枝条合理布局, 树体通风透光, 并通过调控矿质营养、有机营养的时空分配中心, 满足开花、坐果、花芽分化、果实生长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重点需求, 维持树体生长、结果的平衡。苹果修剪一般常用主干疏层形、小冠疏形、自由纺锤形3 种树形。主干疏层形透风、透光条件好, 利于病虫害的控制。小冠疏形、自由纺锤形虽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但采用这两种树形能提前结果。

4 土壤管理技术 1) 分析土壤营养状况和调节土壤 pH 值。在园地准备前, 首先要进行土壤分析, 确定所种植水果的肥力要求, 据此指导有机肥和矿粉的施用。适合果树生长的最适 pH 值一般为6. 5 左右, 在整地过程中可用石灰( 提高pH 值) 或硫磺( 降低pH 值) 调节土壤pH 值, 使之达到果树生长要求。 2) 幼树期行间人工或自然生草, 草高30~ 40cm 时, 人工或机械刈割1 次, 1 年 3~ 4 次, 将草覆盖树盘。4~ 5 年耕翻 1 次。更新生草。间作宜种豆科等矮秆作物, 切忌种植秋季需大肥大水作物, 如白菜等。 3) 做好翻耕、整地、筑畦等工作, 防止果园积水。 4) 自然光照晒土。晒土具有抑制杂草生长, 消除一些土传病害和线虫等功效。晒土时间一般选在夏季, 持续时间通常需6~ 8 周。晒土时需将透明聚乙烯薄膜盖在湿地上, 以提高土壤温度, 使之有利于杀死大部分有害生物. 覆膜曝晒控制杂草的缺点, 包括花费和处理塑料制品, 喷雾可生物降解的覆盖材料进行曝晒可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5 有机苹果栽培的肥料管理技术果实的主要成分为水。因此, 依赖覆盖作物或有机覆盖材料、施用石灰或其它缓释矿粉等措施可基本满足果实生长的肥力需求。不过, 为提高有机栽培的果树产量与品质, 仍需要增施有机肥。 1) 常用的有机肥料如堆肥、厩肥、棉籽粉、羽毛、血粉等含有大量的不溶成分, 肥效迟缓。为确保其足量降解, 使果树适时获得营养, 一般应在早春提前施用。 2) 当果树营养不足时, 应用可溶性的有机肥料如鱼乳状液、可溶性的鱼粉或水溶性的血粉等进行叶面喷施。 3) 有机肥施用量一般根据果树需N 量和有机肥料的含N 量来确定。为防止施用过量, 还必须考虑果园中的豆科覆盖作物或覆盖材料的贡献。 4) 由于根据 N 来计算肥料的用量时常会导致土壤元素失衡, 因此, 还需结合田间观察、土壤和叶分析来确定果树的营养状况。由于叶分析能在症状出现之前确定其营养状况, 因而更能准确指导施肥 。

6 有机苹果栽培的杂草管理 1) 耕作。耕作主要用来控制行间杂草, 同时也将覆盖作物翻耕到土壤中。耕作深度不宜过深, 否则易损伤根系并且还会将土壤深层的杂草种子带到地表使之易萌发。 2) 应用有机除草剂。

7 有机苹果栽培的病虫害控制 1) 培养健康和强健的果树植株。良好的生长势对控制间接危害果实的害虫( 以叶、茎为食) 更为有效。如苹果树在生长初期常被金龟子 ( 间接害虫) 危害而落叶, 但如果苹果树长势良好, 就能很快恢复, 当年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 2)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害虫虫口数量。一些有益的节肢动物对控制果树害虫较为有效, 如捕食螨捕食红蜘蛛, 瓢虫和草蛉防治蚜虫, 胡蜂寄生于几种害虫的卵与蛾的幼虫

有机苹果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果园及苹果产品。 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苹果。在苹果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符合生态体系要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机苹果的施肥技术吧!

(1)有机肥中不仅含有苹果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必须营养元素,虽然含量与化学肥料相比偏低,但品种全,不仅含有果树生长需要的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硫等,还含有果树营养生长所需要微量元素如锌、铁、B、锰等。对于协调各种养分元素的供应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有机肥在养分供应方面较为迟缓,一般不易出现肥害现象且供应时间长而均衡生长中不易出现脱肥现象。

(2)有机肥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试验表明:将有机肥与土壤混合后。有机肥中的有机质与土壤中的固体颗粒相互交接,可生成具有较好作用的土壤结构。团粒结构的形成可使土粒间的黏结力下降2~6倍,黏着力下降60%,不仅使果园的农事操作较为省力,而且可大幅度地降低根系的生长阻力,有助于根系的延伸及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3)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对养分的缓冲能力,降低肥害,提高肥效。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腐殖酸类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不仅能促进土壤中所含的磷、铁、锌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释放,而且还可与施入的尿素、碳酸氢铵等结合、将其吸附于这些酸性物质的表面降低了土壤溶液中的铵离子的浓度,可防止大量施用铵态氮肥较易发生的根系铵中毒;同时减少了氮肥的挥发和淋溶损失。吸附固定的氮肥又可在苹果树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均衡地供给果树吸收利用;不但提高了肥效,同时还协调了土壤的养分供应。

(4)有机肥中含有的深色物质能提高土壤对太阳能的吸收,有利于提高早春的地温。苹果树的根系能耐一定的低温,一般土壤温度在5℃左右开始活动吸收养分,但其吸收养分的速率和能力随地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至地温达30℃左右时有一最高值,而后开始逐渐下降。在早春果树地上部分还未大量生长时,阳光可大量的照射到地表,施入有机肥的土壤颜色较深,太阳能吸收较多、地温升高较快,能促进根系早活动、多吸收积累一些养分供树体萌发之后利用,促进苹果的生长发育。

(5)使用有机肥形成的团粒结构,增加了土壤空气含量提高根系的呼吸,可促进对养分的主动吸收;同时较大的土壤孔隙能较好地渗吸降雨,将雨水转变为土壤水保存于土壤中不仅可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可减少灌溉次数。有机肥中所含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分解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可刺激根系生长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

1.范围:本栽培技术适用于北方大部地区,其他可作参考。

2.品种特性:金红,别名吉红、公主岭123,由吉林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抗寒力较强,是本地区早熟苹果的首选品种,可北果南运,销往外省,缓解苹果淡季市场,是实现高效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3.栽培技术

3.1挖定植坑。挖圆坑,直径1米,深1米,也可以挖成深宽各1米的深沟,把上层熟土拌粪肥回填,农家肥每坑20—30公斤加二铵0.1—0.2公斤,沙质坑要掺粘土,土壤粘重的要掺沙土。

3.2园址的选择规划。选择交通方便,小气候良好,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地下水位控制在80厘米以下,排水良好,盐碱地较轻的地块建园,土地尽量平坦,一般坡度在10度以上时称为山地果园,以—5度缓坡建园较好,坡度在5—15度可栽各种果树,坡度再大不宜建园,一般的果园面积都很大,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要进行小区划分,一般山地小区面积为20―30亩,平地小区面积50―100亩,小区形状以长方形为宜,要做到林(防风林)、果、渠、墙、水、电配套。防护林最好比果树早栽1―2年,主林带建在迎风面,一般以杨树为主,栽6―8行,株行距2×3米左右,在靠近果树的周围一般栽灌木2―3行,株行距1×1米,副林带一般栽1―2行乔木,灌木2行。

4.栽植。栽前先剪掉苗木的伤根和过长的主根,将苗木在水中浸泡24―48小时,取出用波美4―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的波尔多液浸苗消毒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蘸生根粉打泥浆后送往田间定植。

4.1苗木选择。一般要求苗高1―1.5米,茎粗0.8厘米以上,整形带6―8个健状饱满芽,至少有4条15厘米以上的侧根且毛细根分布均匀。

4.2 定植时期。一般在春季果苗末萌芽前进行,成活率高。

4.3 定植密度。一般采用2.5×5―6米或3×5米,每亩45―54株。

4.4 授粉树配置。许多果树都有自花不实现象,即使能自花结实,但异花授粉能提高座果率,所以提倡同一园内栽植2―3个品种,配置比例为1:4或更小,即一行授粉树,4行主栽品种,授粉品种可选玲铛,龙冠、沈农二号等。

4.5 栽植方法:栽植时先用表土埋根部,随埋随踩,提苗舒根,埋至根茎处踩实,切忌埋土过深,接茬要略高于原地面1厘米左右,浇水下沉后接茬和地面持平,栽后修筑树盘并灌足水,定干后及时给苗木套袋,能有效地防止金龟子的危害并可提高成活率,待苗木展叶后逐渐撕裂套袋,一周左右把套袋全部去掉。

5.整形方法。定植后留7―80厘米定干,剪口芽朝迎风面剪口下20―30厘米内至少有5―7个饱满芽,整形带以下芽全部抹掉,冬剪时,基部三主枝拉开角到120度,第一年剪留长度40―50厘米,以后每年的剪留长度较上年逐渐稍长,基部三主枝方向不能相同,第二层主枝与第一层主枝相距1米,且互相交错,第三或第四年选留第三层主枝,层内距为40厘米,层间距1米,每一主枝需有2―3个侧枝,主枝上的侧枝采取先缓放,结果后再回缩的办法培养成大中小型结果枝组,选择生长势强,位置好的枝条做中心延长枝,第一年冬剪时留60―70厘米,第二和第三年冬剪时,剪后留50―60厘米,第四年冬剪时对一芽枝直立甩放,主干上的各层分枝,冬剪时长度在60厘米以上的缓放不剪,30―60厘米的短截或拉枝,8月上旬对60厘米以上缓放不剪的枝条按不同用途进行拉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