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自然感染为数周或更长时间,人工感染为2~5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6个月。
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根据病菌侵害的部位不同,又分肺鼻疽、鼻腔鼻疽、皮肤鼻疽。
急性鼻疽:体温升高39~41℃,呈驰张热型。呼吸迫促,颌下淋巴结肿痛(常为一侧性),表面凹凸不平。可视黏膜潮红。
当肺部出现大量病变时,称为肺鼻疽。肺鼻疽表现干咳,流鼻液,呼吸增数呈腹式呼吸。病重时叩诊肺部有浊音,听诊有湿啰音和支气管呼吸音。
鼻腔鼻疽表现鼻黏膜红肿,并出现粟粒大黄色小结节,边缘红晕,随后中心坏死,破溃形成溃疡。流灰黄脓性或带血鼻涕。重者可致鼻中隔和鼻甲壁黏膜坏死脱,甚至鼻中膈穿孔。
皮肤鼻疽多发生在后肢、胸、头、颈及阴囊等部位的皮肤。患部热性肿痛,继而形成节,软化破溃后形成溃疡,排灰黄色或混有血液的脓液。病灶附近淋巴结呈索状肿胀,沿索状肿有许多串珠样结节,结节破溃又形成新的溃疡。由于病灶扩大蔓延、淋巴管肿胀和皮下组织增生,导致皮肤高度肥厚,使后肢变粗变大,俗称“橡皮腿”。
2、防治
我国已接近消灭了马鼻疽,因此对开放性病马,或检疫呈阳性的马,应采取扑杀销毁的措施。
疫区每年进行1~2次临床检查和鼻疽菌素检疫。
上一篇: 大豆胞囊线虫的主要寄主有哪些?
下一篇: 种公鸭的具体选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