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的主要蛀果害虫,遍布我国各荔枝主产区,在印度、泰国、南非等国也有分布。该虫蛀食荔枝、龙眼果实,幼果期果核被蛀食,引起大量落果;在成果期,幼虫在果蒂与果核之间取食,留下黑褐色粉末蒂蛀虫状的虫粪,俗称“粪果”,严重影响荔枝产量和品质。 防控措施为:①农业防治。控杀冬梢以减少第一代虫源,及时清除果期地面落果和落叶,及时捡拾第二次生理落果后期的落地果并集中销毁,压低第二、三代蒂蛀虫种群密度。②物理防治。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用无纺布套袋套住果穗。③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在田间荔枝蒂蛀虫的自然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蜘蛛、蚂蚁、草蛉、蒂蛀蛾绒茧蜂、甲腹茧蛾、蒂蛀蛾白蜂、无后缘姬小蜂、扁股小蜂和一些致病微生物等。④药剂防治。在荔枝蒂蛀虫羽化高峰期喷施0.1%印楝素乳油,发生严重的果园每隔7天喷1次,重复用药2~4次,如遇雨天则需及时补喷;或在荔枝蒂蛀虫初孵幼虫高峰期喷施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重复用药1~3次。
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的主要蛀果害虫,遍布我国各荔枝主产区,在印度、泰国、南非等国也有分布。该虫蛀食荔枝、龙眼果实,幼果期果核被蛀食,引起大量落果;在成果期,幼虫在果蒂与果核之间取食,留下黑褐色粉末
蒂蛀虫
状的虫粪,俗称“粪果”,严重影响荔枝产量和品质。
防控措施为:
①农业防治。控杀冬梢以减少第一代虫源,及时清除果期地面落果和落叶,及时捡拾第二次生理落果后期的落地果并集中销毁,压低第二、三代蒂蛀虫种群密度。
②物理防治。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用无纺布套袋套住果穗。
③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在田间荔枝蒂蛀虫的自然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蜘蛛、蚂蚁、草蛉、蒂蛀蛾绒茧蜂、甲腹茧蛾、蒂蛀蛾白蜂、无后缘姬小蜂、扁股小蜂和一些致病微生物等。
④药剂防治。在荔枝蒂蛀虫羽化高峰期喷施0.1%印楝素乳油,发生严重的果园每隔7天喷1次,重复用药2~4次,如遇雨天则需及时补喷;或在荔枝蒂蛀虫初孵幼虫高峰期喷施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重复用药1~3次。
上一篇: 如何进行甜瓜嫁接?
下一篇: 浙贝母栽培及初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