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技术 ①农业防治。除选择抗虫性强的花生品种外,可在花生田边穿插种植一些春玉米、高粱作为诱集带,引诱成蛾产卵,再集中消灭。②生物防治。根据棉铃虫为害程度,释放姬蜂、茧蜂、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以及瓢虫、草蛉、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具有较为显著的控制作用。③物理防治。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蛾,以 50 亩地左右花生田安装一盏灯为宜,可明显减轻花生田落卵量。④药剂防治。在第二、三代棉铃虫发生期,当每百穴花生累计卵量 20 粒或有幼虫 3 头时,要用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500~2 000 倍液,或 25%毒死蜱乳油 1 500~2 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 1 000 倍液,或含孢子量每 克 100 亿 以 上 Bt 制 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代棉铃虫需防治2~3次。
当棉田棉铃虫百株虫率一代为5~10头、二代为15~20头、三代25头时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挑治为主,严禁盲目全面施药。
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幼虫二龄前,施药效果最好。二代卵多在顶部嫩叶上,宜采用滴心挑治或仅喷棉株顶部,三、四代卵较分散,可喷棉株四周。
棉铃虫的防治应以生物性农药或对天敌杀伤小的农药为主。棉铃虫发生较重地块,在产卵盛期或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前,局部喷洒拉维因、卡死克、赛丹、BT制剂等防治。关键是抓住防治时期。
上一篇: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说什么?
下一篇: 韭菜栽培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