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十年前都讲秋耕地,收完大秋作物后到入冻前要把地耕出来,说能肥地,是真的吗?
主要是翻晒土壤,可以把一些越冬虫卵翻到表面冻死,减少病虫基数,还有就是土壤松软不板结,现在提倡隔2-3年深耕一次。
秋耕地指的是秋季作物收获后,到封冻之前的土壤耕作,秋耕是农业生产种植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来年作物产量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秋耕地的有点有以下几点:
1、秋耕后有一个漫长冬季的冰冻风化,这可加强土壤的熟化,冻融交替也可改善土壤结构。
2、秋季深耕后,破坏了地下害虫的越冬场所,在冬季低温下,有利于消灭田间越冬害虫。
3、秋耕地有利于消灭田间杂草,特别是多年生的根芽,根茎类杂草。翻到地面即可冻死。
4、秋耕还可将地表的残株落叶,有机质肥料等深埋入土以利保存。
5、秋耕可最大限度的积蓄土壤水分,翌年早春及时耙耱保墒,调节春季用水矛盾。
6、秋耕有利于早春作物及早播种,缓解春季农机供需矛盾。
秋耕地一是能耕翻后晒垡熟化土壤,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二是耕翻后能把部分害虫蛹或老熟幼虫翻到表层,冬季冻晒致死,降低害虫的越冬基数;三是耕翻后能充分吸纳冬季降水,增加土壤墒情;四是可减少杂草的危害。
上一篇: 什么样的母猪该淘汰?
下一篇: 葡萄炭疽病怎样防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