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是土壤风化成土过程的重要方面,导致pH值降低,形成酸性土壤,影响土壤中生物的活性,改变土壤中养分的形态,降低养分的有效性,促使游离的锰、铝离子溶入土壤溶液中,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一般说土壤酸化的严重性都是通过PH值来进行表达,比如PH值=4.5酸性极强;PH值=4.5-5.5强酸性;PH值=5.5-6.5酸性。
1、土壤养分消耗过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产量可谓是突飞猛进的增长,这就会造成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并且一般一块土地我们都是一年四季不停歇的种植,所以就会造成大量元素被植物吸收之后,没有及时的进行休养生息或者轮作,导致土壤越发的贫瘠,而贫瘠的土壤一般酸性会增强。
2、肥料施用不合理
土壤贫瘠,农民一般会想到施用肥料来解决土壤养分不足的问题,从而保证每年产量。但是在施用肥料的时候,会施用大量的酸性肥料,比如氯化钾、硫酸铵等钾肥、氨肥等,这些肥料的施用会在土壤中出现沉积,从而加重土壤的酸化问题,并且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也会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而有机质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着土壤的缓冲能力以及恢复能力的强弱。
3、有机质补充不及时
一般来说当你大量施用化肥的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相对来说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土壤条件及时的作补充,以保证土壤的缓冲能力和恢复能力的正常。
解决措施:
1、增施腐熟的农家肥。
2、物理改良。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
3、水利改良。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如:结合各地不同自然条件和地形部位的特点,建立排灌系统,灌溉使土壤中盐分溶解于水中,通过在土壤中渗透,自上而下地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洗出去,然后由排水沟排除。
4、种植耐盐作物。树木对水的截留量是作物或草地的10-100倍。盐渍化土壤植树造林,可防风固沙,降低地下水位,调节小气候,抑制盐分上升,还可以减轻旱涝灾害,有很好的治理改良效果。
盐渍地造林要选择抗盐碱性强的林种,乔木树种有旱柳、垂柳、刺槐、侧柏、桑树、苦楝、白榆、杏、枣等;灌木树种有枸杞、紫穗槐、沙枣、沙棘、胡杨、小意杨、圣柳、杞柳、白蜡条等。
其次可种植耐盐碱的牧草。据研究,连续种植牧草后,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大都有所增加。根据新疆的治理实践,草木樨、苜蓿等牧草的生物产量高,治理盐碱土效果好。也可种植耐盐作物有向日葵、蓖麻、谷糜类、甜菜、玉米、棉花、高粱、大麦等。同时通过遗传育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强抗盐新品种不断涌现。
5、深耕、掺入沙土、换土。
6、化学改良。化学改良主要是在盐渍化土壤中施加石膏、磷酸、矿渣、聚丙烯酸脂溶液等改良剂,以及用碱水灌溉盐碱化土壤,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上一篇: 兔棘球蚴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下一篇: 雨季对苹果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