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生姜在生产中如何防治姜温病? 其他

生姜在生产中如何防治姜温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我区是生姜生产区,但是每年姜温病发生较多,请专家给一个最好的防治办法。

 姜温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危害根和地下茎。根茎部染病,一般发生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邻近根部,发病初始产生渍状斑,扩大后病部呈淡褐色,表皮逐渐失去光泽,后根茎部组织变褐色,后期软化腐烂,仅剩表皮,表皮内可溢出灰白色黏液,具恶臭气味。植株地上部分由于根茎内部组织开始坏死,造成叶片呈凋萎状,叶色暗淡,叶缘褪绿卷曲,叶片易脱落,直至全株枯死。该病发生突然,蔓延极快,且不易防治,一旦发病就会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

  具体做法是:(一)选留种。选用无病种姜,从无病地留种和选种。采收的种姜,在通风处除湿后,放在20℃~33℃环境下热处理7~8天,促使伤口愈合后再贮藏或冷藏于15℃以下的环境中。(二)茬口轮作。发病田提倡与十字花科等蔬菜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三)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开好排水沟系,严禁大水漫灌,防止雨后积水引发病害。(四)清理田园。发现病株及时连根拔除,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并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五)化学防治。用地菌净100倍液对病株四周各5m内的姜苗逐株灌根,每株用药量为0.5kg,同时用地菌净250倍液对整个地块进行叶面喷施。

姜温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该病发生突然,蔓延极快,且不易防治,一旦发病就会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可以用25%地菌净粉剂 (土壤消毒杀菌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具体做法是:①整地时,按每亩(667平方米)5kg原药拌成毒土,均匀撒于地表,耙平整畦;②大姜出苗后浇水时,再按每亩5kg原药溶于50kg清水中,均匀滴入水中灌溉;③培沟时,按每亩10kg原药拌成毒土,均匀撒于姜苗两旁,然后培土。按上述方法防治,往年易发生姜瘟病地片中2000平方米的姜田,无1株发病。 另外,对已发病的姜田,也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处理,使病情得到了控制,效果很好:①拔除病株,清除病穴有菌土;②用地菌净100倍液对病株四周各5m内的姜苗逐株灌根,每株用药量为0.5kg,同时用地菌净250倍液对整个地块进行叶面喷施。

1、选留无病种子。选用无病种姜,从无病地留种和选种。采收的种姜,在通风处除湿后,放在20℃~33℃环境下热处理7~8天,促使伤口愈合后再贮藏或冷藏于15℃以下的环境中。

2、茬口轮作。发病田提倡与十字花科等蔬菜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开好排水沟系,严禁大水漫灌,防止雨后积水引发病害。

4、清理田园。发现病株及时连根拔除,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并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5、化学防治。用地菌净100倍液对病株四周各5m内的姜苗逐株灌根,每株用药量为0.5kg,同时用地菌净250倍液对整个地块进行叶面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