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环境控制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
温度的重要性。产蛋鸡舍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3℃~23℃,冬季不低于8℃,夏季最高不要超过28℃,超过上限就会明显影响产蛋量。温度因素可以影响产蛋量,如果突然变化会造成蛋鸡的应激反应,不仅使产蛋性能下降,还会破坏正常的免疫机制,降低抗病力。对于种公鸡来说,低温抑制公鸡睾丸生长,还延长成年公鸡精子生成时间。而持续高温,会引起睾丸温度升高,生殖上皮变性,出现畸形精子,使精液质量明显下降。为了控制温度,冬季可使费用较低的地炉取暖,夏季采取负压式纵向通风系统,以调节机体温度。高温季节可考虑开启湿窗帘/风扇降温系统。
湿度的重要性。一般来讲,鸡舍内相对湿度不要低于40%,也不要超过70%。高温条件下,会使鸡只散热、呼吸困难,鸡舍内器具潮湿,粪便发臭,还利于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发育。低温则使鸡舍散热增加,加剧了冷效应,不仅影响产蛋量,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低湿条件主要减弱鸡皮肤和外漏黏膜对微生物的防御能力,再加上低湿易使鸡舍内尘埃、羽毛屑四处飞扬,引发呼吸道疾病;还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及具有脂蛋白囊膜病毒存活。
通风的重要性。鸡舍内氧气不足使鸡食欲下降,造成体内营养不足,雏鸡生长发育受阻,成年鸡产蛋量下降。为获得优良产蛋性能,必须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风一方面促进鸡体散热;其次,一定的气流速度能降低鸡舍过高的温度,排除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造成鸡缺氧、昏迷。粪便发酵会分解出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鸡舍内有害气体不能过高,过高不仅使产蛋量下降,而且会引发鸡结膜炎、气管炎,使细菌和病毒更易侵入。鸡舍中含有大量水分和尘埃,病原微生物附在其上而生存,这些病原微生物被鸡吸入呼吸道会引起许多疾病,灰尘过多也可刺激呼吸道发炎,因此要减少病原微生物和灰尘。冬季鸡舍内气流速度以0.1米~0.2米/秒为好,不宜超过0.3米/秒。不可为了单纯保温而停止通风,夏季鸡舍气流速度宜保持在0.5米/秒左右,高温季节1米~1.5米/秒较为理想。
各项指标的相互关系
在小环境控制中,诸因素对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作用是综合的,各因素之间或是相辅相成,或是相互制约。因此,必须进行综合管理控制鸡舍小环境。
温度与通风关系。当鸡舍温度高于正常温度时,通风的作用是借助气流速度调节鸡只体温,并随着外界温度升高,加大通风量。但当舍内温度高于28℃时,要在加大通风的同时,开启湿帘降温系统。经过湿帘冷却的气流可使鸡舍温度降低4℃~8℃。当鸡舍温度较低时,通风的目的变为更换新鲜空气,此时既要保温,又需通风。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自动通风设备。该设备能在监测温度的前提下,给定适当的通风量。其在兼顾保温的同时,可适时进行通风换气,使鸡群获得较为舒适的感觉。
通风与湿度的关系。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应加大通风量,降低舍温。同时,较大的气流速度带走了多余的水分,因此鸡舍内的相对湿度一般较为适宜。在寒冷季节,为了取暖,鸡舍内使用了地炉,再加上较小的通风量,使鸡舍湿度较小,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对此,可通过向地面洒水以及在地炉炉头上安装小水箱,水箱里的水烧开后水蒸气进入鸡舍,使鸡舍内湿度得到较好改善。
鸡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天气骤冷,舍温太低,通风不畅,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都会影响鸡群的产蛋、产肉性能,影响鸡群健康。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大部分养殖户首先想到的是怎样保温,而忽视了通风换气的重要性。事实上,如何使舍内环境条件保持相对稳定非常重要。
通风
不论鸡舍大小或养鸡数量多少,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非常重要。若通风不好,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影响鸡的正常生长、产蛋并引发多种疾病。生产中可在鸡舍的底部设地窗、中部设大窗、房顶设戴帽的排气圆筒。秋冬季可关闭中部大窗,仅留地窗和房顶的排气圆筒,也可在中部设排气扇,以便快速排除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温降得太低,以减少饲料消耗,防止引发各种疾病。
温度
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8℃~23℃,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产蛋。秋冬季应注意做好保暖工作,鸡舍的门窗,在夜间或风雪天要挂草帘遮盖,还可在鸡舍的北墙外用玉米秸等搭成风障墙挡风御寒;也可在天棚顶上加稻壳、锯末等作防寒层等。
湿度
最适宜的湿度为60%~70%。舍内湿度太低,蛋鸡表现呆滞,羽毛紊乱,皮肤干燥,羽毛和喙爪等色泽暗淡,并且极易造成鸡体脱水,引起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潮湿空气的导热性为干燥空气的10倍,冬季如果舍内湿度过高,会使鸡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鸡更加寒冷。生产中可采用加强通风和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
光照
光照对鸡的产蛋性能影响较大,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促进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产蛋量。生产中应从蛋鸡20周龄开始,人工补充光照,每周增加光照半小时,直到每周达到16小时为止,以后每天保证有效光照16小时,直到鸡淘汰前四周,再把光照时间逐步增加到17小时,直至淘汰。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前效果最好。补充光照时,舍内每平方米安装3~5瓦的灯泡。灯距地面2米左右,最好安装灯罩聚光,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约3米,以保证舍内各处得到均匀的光照。
饲喂
蛋鸡多采用干粉料饲喂,饲喂次数每天1~2次,若一次饲喂,时间安排在下午3时较好;若两次饲喂,宜采用上午9时和下午3时各喂一次,日饲喂量一般每只鸡 100~120克,根据体重变化适当增减喂料量,以不影响产蛋为宜。为了保持鸡旺盛的食欲,每天应保证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一是可以防止饲料长期在食槽中存放发生霉变,二是可以防止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
饮水
缺水的后果比缺料更严重,水对调节体温,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非常重要。正常鸡蛋的含水量达70%以上,每只鸡每天需饮水230~360毫升,饮水不足,鸡采食量减少,至少可以降低2%的产蛋率。水质不良也能导致产蛋率和蛋质、蛋重下降。因此,蛋鸡养殖应及时供给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充足清洁的饮水,尽量使用乳头式饮水器,应每天擦拭,定期消毒。饮水免疫时,应注意检查水质情况,不应含氯、有机物及消毒剂,最好加入脱脂奶粉。
上一篇: 甘薯加工过程中如何防止切口氧化褐化?
下一篇: 石刁柏有哪些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