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齐穗时干物质的积累仅完成了1/3,稻谷产量的80%依靠齐穗后的光合积累。所以,水稻的灌浆阶段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时期。
1、养根保叶,抓好干湿交替灌溉。
水稻齐穗后,新根不再发生,合理的水浆管理能有效提高根系活力,延长根、茎、叶的功能期,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从而提高产量。若稻株齐穗后缺水,会造成籽粒不饱满,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会显著降低稻米品质。但如果长期保持水层,会使土壤还原性增强,水稻根系活力下降,叶片早衰,灌浆受阻,同样会严重影响产量。因此,灌浆结实期要做到灌一次浅水层,让其自然落干,再灌水,前水不见后水,达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灌溉要求。
2、根据收获适期,抓好适期断水。
水稻进入黄熟期后,宜采取湿润灌溉,切忌断水过早,以免粒重和结实率下降。只有到了黄熟末期,水稻生理需求明显下降,在收获前5~7天才可排水落干,以促进成熟、提高米质,便于机械收获。
3、围绕保产安全,抓好病虫防治。
根据病虫情报,选用对口农药正确防治纹枯病、稻飞虱。同时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及时停药,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水稻灌浆结实期管理技术要点:
1、养根保叶,抓好干湿交替灌溉。
水稻齐穗后,新根不再发生,合理的水浆管理能有效提高根系活力,延长根、茎、叶的功能期,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从而提高产量。若稻株齐穗后缺水,会造成籽粒不饱满,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会显著降低稻米品质。但如果长期保持水层,会使土壤还原性增强,水稻根系活力下降,叶片早衰,灌浆受阻,同样会严重影响产量。因此,灌浆结实期要做到灌一次浅水层,让其自然落干,再灌水,前水不见后水,达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灌溉要求。
2、根据收获适期,抓好适期断水。
水稻进入黄熟期后,宜采取湿润灌溉,切忌断水过早,以免粒重和结实率下降。只有到了黄熟末期,水稻生理需求明显下降,在收获前5~7天才可排水落干,以促进成熟、提高米质,便于机械收获。
3、围绕保产安全,抓好病虫防治。
根据病虫情报,选用对口农药正确防治纹枯病、稻飞虱。同时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及时停药,确保稻米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