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在自然状态下摄食行为受光线强度、温度高低等影响较大,摄食行为多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变化。、黄颡鱼的摄食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生理活动,在应激情况下或通过人为驯化可以一定程度地得以改变。因此,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确定投饵时间既应考虑其原有的摄食节律,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和手段的驯化,使其改变夜间摄食的习性,便于生产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然而,投饵时间一旦选定或经驯化后已经形成定时摄食行为,则不宜经常变动投饵时间,以免扰乱其已经形成的摄食节律。一般当水温较低(10~15℃)时,则投饵时间应安排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水温逐渐升高,日投饵次数应增加,投饵时间可安排在7:00~9:00、19:00—20:00时进行。整个养殖期间, 应坚持“四定(定 时 、定 点 、定 质 、定 量)”、“四看” 的原则,灵活掌握,确保黄颡鱼吃饱吃好,快速生长。每天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7%,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量占全天定 时 、定 点 、定 质 、定 量投喂量的1/3,下午占2/3。
在投喂动物性饲料主养黄颡鱼时,对池塘和放养密度的要求与以投喂配合饲料相似,但饲养要求更严格,管理更细致。在池塘下风头设置5平方米左右范围的投饵点,投饵点用20目左右的网片围圈,网片高出池塘最高水位3~5厘米,离池底距离50厘米左右。投喂淡水小鱼虾时,小杂鱼往往漂浮在水面上,投喂的虾沉入水底;如果投喂海水冰鲜鱼,在黄颡鱼规格小时,应喂鱼糜,规格大时投喂冰鲜鱼粒或鱼块。黄颡鱼可从底部进来集中摄食。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摄食情况、投饵点有无残饵等进行调整。高温季节,投饵量增大,水质变化快,及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上一篇: 为什么水仙花会出现哑花现象?
下一篇: 哪些中药材适宜早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