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怎样有效预防稻飞虱? 水稻

怎样有效预防稻飞虱?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今年9月2日下午我在单位楼顶的盆栽试验田里观察水稻长势很好,无病无虫。放3天假后,9月6日上班,发现盆栽的水稻几乎被飞虱吃死完。我回忆是2号晚上下了一场雨,估计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为城区周围没有水稻,不可能是迁飞来的。3天之内把水稻吃个精光,真是防不胜防啊!前些年份,我们这儿也有农户被稻飞虱伤透了脑筋,有的农户近乎于绝收,为此,特请教专家,除了每天在田间查看而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怎样才能有效预防?

飞虱的防治适期:一般在低龄若虫期,当分蘖期虫口密度达1000头/百丛以上,穗期虫口密度在500头/百丛以上,应进行药剂防治。稻飞虱具体防治措施有: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科学施用氮磷钾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实行科学的水肥管理,防止禾苗贪青徒长。2、生物 防治:稻田养蛙、鸭,保护利用稻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自然天敌,同时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3、化学防治:坚持使用高效、安全对口农药。要抓准在低龄(一、二龄)若虫盛发期用药防治。注意事项:因稻飞虱多集中在稻丛基部为害,应注意尽量对准基部喷药;喷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    防治稻飞虱的化学农药有: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噻嗪酮(扑虱灵)、啶虫脒、敌敌畏、敌敌畏+叶蝉散(或毒死蜱)等。

稻飞虱的防治:

一、选择对路药剂,科学防治。卵孵盛期防治,每亩可选用25%扑虱灵80克对水45~60公斤喷雾;低龄若虫期防治,每亩可选用5%锐劲特50毫升,或40%毒死蜱(48%乐斯本)100~120毫升对水45~60公斤喷雾;田间虫卵量复杂,每亩可选用25%扑虱灵80克+40%毒死蜱(48%乐斯本)100~120毫升对水45~60公斤喷雾;无水田块每亩可选用80%敌敌畏300毫升拌毒土15~20公斤撒施。稻田不得使用菊酯类农药和高毒有机磷农药,慎用三唑磷,以防止刺激褐飞虱产卵增殖。   

二、掌握施药技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每亩用水量手动喷雾器不少于40公斤,机动喷雾器不少于15公斤;施药时对准稻株基部;施药后田间保持一寸深水层5天以上。要在下午4时以后或早上9时以前施药;使用敌敌畏拌毒土熏蒸,要赶在中午撒施,以提高防效。

每壶水对4g70%吡虫啉加敌敌畏150ml,早晨或傍晚施用防效好,施药时先沿田埂周围喷一圈,再打田中,避免稻飞虱跑掉。

1、防治指标。可自行下田检查,如在分蘖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10头、孕穗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5头就该立刻喷药防治。

2、防治适期。掌握稻飞虱的防治适期十分重要。稻飞虱种群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为减轻后期防治压力,要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当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即应及时喷药防治。

3、对口农药。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噻嗪酮(扑虱灵)、敌敌畏+叶蝉散(或毒死蜱)等,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据研究表明,稻田使用菊酯类农药能引起稻飞虱再度猖獗:一是菊酯类农药常规剂量不能有效杀死稻飞虱或者只能杀死部分或大部分稻飞虱,且药效期短,不能持续保持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二是菊酯类农药能刺激稻飞虱的繁殖力,增加产卵量,使得用药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超过非用药区;三是菊酯类农药大量杀死稻田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使药后余生的稻飞虱及其后代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稻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同时,鉴于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抗性已达高抗水平,为确保防效,必须坚决停止使用,啶虫脒与吡虫啉有交互抗性,也不宜推荐使用。目前我国各稻区重点推广噻嗪酮(扑虱灵)、吡蚜酮等药剂防治稻飞虱技术。经各地试验表明,噻嗪酮(扑虱灵)不仅对稻飞虱低龄若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还可有效减少下一代成虫的产卵量,可作为防治稻飞虱长效药剂推广使用。在具体防治稻飞虱时,可采取速效(速杀性好)药剂与长效(持效期长)药剂相结合的防治对策,选用以下农药混合配方并注意交替使用进行防治:①敌敌畏 +噻嗪酮(扑虱灵),②毒死蜱+噻嗪酮(扑虱灵),③叶蝉散+噻嗪酮(扑虱灵),④杀虫双+噻嗪酮(扑虱灵),⑤敌敌畏+叶蝉散。

4、施药方法。一是施药量要充足,每亩需喷足药液60~75公斤;二是喷药时要尽量对准稻丛基部(因稻飞虱多集中在基部为害);三是喷洒要均匀;四是施药时田间要保持一定水层(以保持5厘米左右的浅水层为好);五是补施药的田块应轮换喷施药剂;六是高温天气期间应避免中午施药;七是无水田块可选用敌敌畏拌细砂撒施防治(亩用80%敌敌畏乳油150毫升加少量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喷入干细土20千克左右,拌匀后带防毒手套撒施,要现拌现撒)或以速效药剂为主进行防治。

5、统防统治

稻飞虱成虫具有短距离飞翔、扩散的能力,活动能力强,如果农户分散施药,则可能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因此,各地在组织统防统治时,要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成本。在稻飞虱防治的关键时期,农技人员要深入防治第一线,对不同类型田进行分类指导,以提高防治技术的到位率。

1、加强监测,及时预报,可用灯光诱虫、下田观测等方法。

2、加强肥水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和过度密植,水的管理要干干湿湿。

3、稻鸭共养。

4、药剂防治,蚍虫啉和敌敌畏兑水喷雾。

稻飞虱的防治不能搞一刀切。穗期常规稻百丛虫量1000~1500头,杂交稻百丛虫量1500~2000头。   

一、选择对路药剂,科学防治。卵孵盛期防治,每亩可选用25%扑虱灵80克对水45~60公斤喷雾;低龄若虫期防治,每亩可选用5%锐劲特50毫升,或40%毒死蜱(48%乐斯本)100~120毫升对水45~60公斤喷雾;田间虫卵量复杂,每亩可选用25%扑虱灵80克+40%毒死蜱(48%乐斯本)100~120毫升对水45~60公斤喷雾;无水田块每亩可选用80%敌敌畏300毫升拌毒土15~20公斤撒施。稻田不得使用菊酯类农药和高毒有机磷农药,慎用三唑磷,以防止刺激褐飞虱产卵增殖。   

二、掌握施药技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每亩用水量手动喷雾器不少于40公斤,机动喷雾器不少于15公斤;施药时对准稻株基部;施药后田间保持一寸深水层5天以上。要在下午4时以后或早上9时以前施药;使用敌敌畏拌毒土熏蒸,要赶在中午撒施,以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