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饲料的适配
一般来说,产蛋高峰期的蛋鸡,会有专门的产蛋饲料进行适配。但是,对于由产蛋前饲料向产蛋高峰期饲料的转换笔者还是有一些建议的。在蛋鸡将要进入产蛋期时,我们养殖户一般进行鸡舍的搬迁,所以,以这个时间为标准,可以在搬迁后替换为产蛋饲料,但是,18周龄前还是不要更换。产蛋鸡舍由于对蛋鸡来讲是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应激现象十分普遍,所以在移入产蛋鸡舍后5~7天应在饲料内添加抗生素。另外,由于18周龄后的蛋鸡在体重方面还有增加的空间,所以饲料要选择富含较蛋白质,这样才能充分为高峰期蛋鸡做准备。
2钙的控制
有的养鸡者在第19星期左右的蛋鸡饲料中添加4%~5%的贝壳,这是对产蛋高峰期蛋鸡的微量元素钙的含量控制。理论上来讲,这样可以增加蛋鸡钙的摄入。根据养殖经验,蛋鸡具有摄入相应要求钙量多余的钙的能力。但是,对于这个时期的蛋鸡,仅仅是骨骼对钙进行储备,鸡在19周龄左右是没有必要。所以对于蛋鸡的不同时期进行所需钙水平的简单计算,根据计算量进行钙的饲喂,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也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温度变化与采食量
温度对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影响使十分明显。一般来说,温度上升,蛋鸡的取食量就会下降,体内相应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水平就会下降。这就需要养殖户必须依靠营养物质含量更多高峰期饲料来满足蛋鸡的需求。同样,若是在冬季温度较低,相应的饲料中营养浓度就相对较低,同样也是根据蛋鸡的采食量制定的营养规划。
4光照在产蛋高峰期的控制
对于蛋鸡来讲,光照管理必须要与育成期光照程序相协调。过早的进行增加光照的做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开产时间,增加蛋重。但是,对于当时的蛋鸡,体型发育并不完全,器官的生长还处于不成熟状态,这样的结果就是会出现脱肛、啄癖等现象造成死亡率的增加。对于光照的控制,笔者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若是鸡蛋的市场价格偏高,那么就从18周龄开始增加光照,以获得最大的养殖效益。相反,若是市场价格偏低,就从第20星期开始增加光照,来增加蛋重。
5对鸡群和产蛋曲线的掌握
对于鸡群以及产蛋曲线的观察,是掌握蛋鸡生长状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讲,产蛋曲线的不正常变化和鸡群的异常状态必然是由于某个方面出问题所致,这就需要养殖户尽早通过养殖专家、兽医等等途径进行问题的研究,避免在产蛋高峰期出现严重疫情。总之,产蛋曲线以及鸡群状态是养殖户进行宏观操控的重要参考因素,需要养殖户对于不正常的变动加以重视,以便实现高峰期的最大化收益。
1、当鸡群的产蛋率达到5%(大约在20-22周龄)时,要将育成鸡饲料转换为产蛋鸡饲料。产蛋初期一般不限制采食量,因为此时母鸡的生长发育尚未停止,所采食的饲料既要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为产蛋积蓄营养。此时还需要根据鸡的体重和产蛋率上升的幅度适时转换饲料配方,按饲养标准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2、产蛋期蛋鸡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营养成分是含硫氨基酸。含硫氨基酸总量中,蛋氨酸应占53%以上。其次是其它必须氨基酸、钙和磷。胆碱能促进合成蛋氨酸,防止脂肪沉积,饲料中加入0.3%的胆碱有利于提高产蛋率和降低饲料消耗。
3、一般品种蛋鸡在23-24周龄(160-170日龄)开产(产蛋率达50%以上),开产初期产蛋率上升得很快,从开产到达产蛋高峰的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当代高产鸡的产蛋率可达95%以上,产蛋率80%以上的高峰期可以持续5个月以上。在高峰期产蛋率正常,鸡的体重稳定的情况下,要在饲料配方和原料品种上尽量保持饲料的稳定性,同时要保持环境条件的稳定性,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以免鸡群对饲料的变动及环境变化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产蛋率下降,产蛋率一旦下降,恢复起来就比较困难。
4、高产期要密切注意鸡的采食量、蛋重、产蛋率和体重的变化,以判断给饲制度是否合理,要根据以上指标的变化适当调整给料量。具体做法是:产蛋率上升,清早食槽无料,当天的给料量要酌情增加;产蛋率平稳,清早食槽无料,给料量仍保持前1天的水平;产蛋率平稳或下降,清早有剩料,则适当减少给料量。无论如何要保持食槽第二天早上无剩料,这样既能保证鸡群有旺盛的食欲,又能防止饲料浪费。
5、随着鸡群进入产蛋中、后期,产蛋率下降到80%以下,要适当减少给料量或降低饲料的营养浓度,以免鸡群过肥而使产蛋率骤降。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总结有以下几大点:
一.做好转群工作。
二.注意产蛋鸡各阶段的饲养。
三.做好产蛋鸡的光照管理。
四.注意蛋鸡的钙质补充。
五.要为蛋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上一篇: 造成山药死藤的因素有哪些?
下一篇: 什么是贫困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