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受涝玉米管理技术? 玉米

受涝玉米管理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灾情应对

对土壤粘重、低洼地块,在容易发生倒伏的地块,提早做好培土工作,促进玉米气生根的形成,防止玉米因倒伏造成的损失。

二、雨后及时排水。

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如果是因为水大受淹,雨后要及时疏通地头排水沟,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因长时间泡水造成根系缺氧死亡,减轻病害发生。淹水时间最好不超过0.5天,即使玉米生长后期对涝渍敏感性虽有所降低,但淹水时间也不应超过1天。

三、加强灾后田间管理。

1、合理处理倒伏玉米田。倒伏较轻的玉米,不用扶,植株自身调节能力强,随着植株的生长,它们自然就会直立起来;对于倒伏严重的,可等雨后地面稍干时,采用人工的办法扶直植株。玉米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比较脆弱,加之已有部分根系受损,扶直时要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最好两人一起操作,其中一人抓住玉米植株较上部位拉起,另一人在根部培土,以促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恢复叶片自然分布状态,降低产量损失。对于茎折断的地块,要尽快把折断植株清除出田间以免腐烂,影响正常植株生长。

2、及时补肥。倒伏后的玉米由于光合作用差,生理机能受到扰乱,影响生长发育。对于只追一次肥的田块,可借墒追一次肥。如果第一次追肥未施磷钾肥,应以磷、钾肥为主,亩施磷酸二铵和氯化钾各5公斤,第一次追肥已施磷钾肥,应结合大喇叭口期追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以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追肥时对弱苗进行单株管理追偏心肥。对追肥后的地块,进行中耕灭茬,保墒促根,改善理化性状,促进根系活力。

3、加强防治病虫害。当前正处于玉米锈病、叶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高发时期,玉米倒伏后更易发生病害,因此,要注意查治。对于叶部病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3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4、不要轻易毁种。在没有确定玉米植株不可救药之前,千万不应放弃,毁种有点盲目,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才对。


四、积极采取人工授粉措施。

所有玉米田,在开花授粉期都要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等补救措施,切实提高结实率,努力增加穗粒数。

五、适时晚收。

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缩短了玉米的灌浆时间,降低粒重。农民经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要减产10%左右,应坚决予以纠正。实践证明,在玉米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我市玉米收获时间应在9月25日以后。

受涝玉米管理技术:

1、排水清淤 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受淹时间越长,受害越重,受淹越深,减产越重。因此,对水淹出现涝渍的田块,应及时疏通地头排水沟和腰沟,迅速排出田间积水,无法靠水渠排水的田块,用水泵或人工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2、科学扶苗 当玉米苗倒伏度在30°以下的田块,应将玉米向倒伏反方向轻轻扶起,并在反方向用脚踩踏玉米根部土壤,切忌在倒伏方位踩踏。因玉米茎基部1~2节间比较脆弱,加之已有部分根系受损,扶苗时要防止折断和增加新的根伤。倒伏度在60°以上的田块,因玉米本身具有调节能力,可以自然恢复。倒伏度在30°~60°的田块,扶苗培土,促进玉米支持根产生。

3、追施肥料 倒伏玉米根系受到一定损伤,不利植株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加之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将会延缓玉米的生长速度,导致晚熟。应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10公斤,促其尽快恢复生机。

4、翻犁补种 对灾情严重,确无补救希望的田块,要及时进行翻犁补种,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可选择种植一些速生叶菜,如鸡毛菜、小青菜等。翻犁补种的田块,要抢时早播,增施磷肥,加强管理,促进提早成熟。